实验室生活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世界知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拉图尔的代表作

★著名科学家索尔克作序

★前沿领域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经典之作

★前沿领域科学技术研究(STS)的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揭开科学黑箱的幕布”

科学家如何工作?他们如何“发现”科学事实?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法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以及英国社会学家史蒂夫·伍尔加深入到美国的一个神经内分泌学实验室并与那里的教授共度两年时光,对科学家进行观察,看他们如何选择课题和申请基金,如何从事研究和发表论文,如何评级评奖等等。作者以自然主义的方式研究科学,特别探讨了科学的社会制约因素,触及人性、社会、理性和知识这些更大的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科学事实的建构做了独到的诠释。本书是科学社会学也是国外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SSK的经典之作。

【推荐语】

作为研究单个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长篇报告,它是第一篇,也当之无愧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篇……《实验室生活》成功了,并将继续成功,它会赢得盟友。在这本书中,优秀的社会科学家对模态和分裂的分析给出了优秀且有说服力的论述。

——哈里·柯林斯(Harry Collins),

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

在《实验室生活》问世八年后,它仍然是我最喜欢的科学社会研究著作之一……对于追问科学本质但尚未读过此书的人来说,现在正是好时机。

——迪塔·巴特尔斯(Ditta Bartels),新南威尔士大学历史和科学哲学系教授

拉图尔和伍尔加的成果是一个非常细致而详尽的故事,而不是对“事实由社会建构”这

种信念的又一次宣告。

——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科学是社会建构”的论断中最好也最微妙的阐述。作者在神经内分泌学实验室待了两年,从一个天真的观察者变为对实验室的论题和文化拥有了透彻理解的人士……其中关于科学界如何协商一个既定结果是“事实”还是“人工制品”的讨论,蕴含着重要洞见。作为一名受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家,我发现这本书令人耳目一新。

——亚马逊读者

这是科学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和一项开创性研究。拉图尔和伍尔加进入实验室的“人类学”之旅,为人类学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亚马逊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其著作包括《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学带入民主》等,在科学的文化与社会研究领域、科学哲学领域,乃至对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史蒂夫·伍尔加(Steve Woolgar),英国社会学家,在科学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和科学技术研究(STS)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著有《知识与反身性》《工作中的机器》等。

致谢 001
序言 001
第一章  瓦解秩序 001
观察者与科学家 008
社会与科学之别:科学家的一种资源 010
社会与科学之别:观察者的两难困境 013
科学的“人类学” 018
建构秩序 026
材料与方法 032
组织论点 034
第二章  走入实验室的人类学家 037
文学铭文 041
实验室文化 051
文档与事实 071
结论 089
第三章  如何建构一则事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H)一例 103
不同语境中的TRF(H) 107
子专业:TRF(H)的分离与表征 113
战略的选择 117
通过新投资排除竞争对手 122
新客体(object)的建构 129
TRF的肽性 135
缩小可能范围 150
TRF进入其他网络 158
第四章  事实建构的微观过程 161
对话中的事实建构与拆解 166
“思维过程”的社
会学分析 183
事实与假象 191
第五章  信用循环 203
信用:回报与可信性 207
战略、位置与生涯轨迹 231
第六章  自失序创造秩序 257
创造一个实验室:本作论证要点 260
秩序源于无序 269
一个取代旧虚构的新虚构? 280
注释 287
参考文献 304
第二版后记 313
附加参考文献 33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研究社会学,只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法国人相信占星术,而不是为了弄懂法国人相信天文学,这就是不对称。从事社会学研究,为了阐明法国人对院子的恐惧,而不是核物理学家揭示原子,若这样就是不对称。…..对称概念是这项研究的道德基础,这个概念使我们有勇气详细地分析真实是如何产生的,而不仅限于那些犯错误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社会学观点。 必须进一步延伸布鲁尔所阐发的对称概念。事实上,像我们正要做的那样,如果我们把大脑荷尔蒙和培养细胞放人氨基酸中,著名的“有效验的程序”很快就减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不大可能培植我们的社会学家们所阐发的社会因素:社会、阶级、立场、习惯、符号、角色期待、相互影响。只有与科学保持距离,并把科学作为整体来把握,我们才能造就科学社会学。自从人们想接近科学并详细地探讨科学,就必须摆脱社会学通常的概念,并打造另外的、可能显得古怪的概念。因此在我们看来,对称要领包括某些布鲁尔设想的东西:不仅应该用同样的术语来探讨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而且也应该用同样的术语来探讨自然和社会。我们不能为了更好地解释社会而对自然坚信不疑,为了更好地怀疑物理学而坚决相信社会的阶级。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回避科学和技术那么多年,以至它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用于阐述难以对付的对象。对这样的对象也应该重新加以研究。因此,我们在此介绍的关于场所的研究就有两次对称,它被用于真和假,并重新努力研究自然的构成和社会的构成 (查看原文)

豆友53335844
5赞
2021-02-12 15:56:3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科学的人类文化学志

循着文学铭文的概念,观察者到着了迷宫的出口。现在,他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室的目标与产品,了解实验室工作的组织,理解成员们如此看重文学产品的理由。他看到,实验室两个主要区域组成了同一个文学铭文的过程。实验室所谓的物质元素历来都是历史争议的物化结果,他能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找到它们的来源,同一种物质元素帮助撰写新论文,提出新观点。除此以外,人类学家抵制住了实验室部落民的诱惑,坚持了人类学观点,他为此深感欣慰:他们自称是发现事实的科学家,而他固执地认为他们是作家与读者,从事说服他人的工作,也一直被他人说服。起初,这似乎是一个毫无意义甚至荒谬不经的观点,但目前看来它愈发合理。成员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说服论文(及其构成图、数据)的读者,让他们把稳重陈述当作事实接受下来。为此,大鼠被窃取脑袋并放血,青蛙被剥皮,化学品用掉了,时间花去了,人们进入科学行业又黯然离开,铭文装置被打造出来积聚在实验室里。这些都是实验室赖以存在的条件。我们的人类学观察者固执己见,抗拒事实的说服力量。相反,他将实验室活动描述为使用文学铭文的说服术。人类学家自己的说服力又如何呢?他是否使用了足量的照片、图表、数据,说服读者不要再往她的论断里添加模态,说服他们相信实验室果真是一个文学铭文系统?不幸的是,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各种原因会在后文中忽见清晰(见第六章)。他不能声称自己已经给出了一个无可动摇的陈述,往后所有可能的限制都不复存在。相反,我们的观察者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是留出一个小小的喘息空间。未来,重新评价他的陈述的各种可能性仍然存在。例如,我们在下一章便将看到,一旦有人对任何一则具体事实的历史演变提出疑问,观察者就会被迫再入迷宫。 (查看原文)

木纹
2赞
2023-10-21 12:41:04

—— 引自章节:结论 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