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还有希望吗?”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追问。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带来了深刻的不安。AI不仅可能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甚至可能模仿、操纵,乃至消灭我们。面对这场文明的深刻转型,人类应如何重新理解自身、重塑教育、并思考智能与伦理的未来边界?
本书从“后康德”的视角出发,提出一种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路径。它不是复古的呼唤,也不是悲观的预言,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更新的尝试:在智能机器的“黑镜”作用下,重新发现并定义“人”的独特价值。
全书共十四章,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愚蠢与实践智慧谈起,展开对隐性知识、具身认知、公民教育、情感教育、经典阅读、信仰与想象力、哲学好奇心、荒诞与愚蠢、游戏精神等主题的多维探讨。今天的启蒙,不只是“敢于知”更是“敢于提升人的智能”。我们不仅要认清AI的优势,更要看清人类自身的弱点与潜能,尤其是那些机器难以模拟的智慧、美德、幽默、同情与判断力。
真正的人文启蒙,不只是精英知识的积累,而是对人类整体智能与道德的广义唤醒,是面向儿童、成人、公民和全球社会的再教育工程。教育不只是传授工具技能,而是塑造可以抵抗操控、抵抗虚无、抵抗愚蠢的自我。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教育使命。
这本书既是一部思想和智能的启蒙手册,也是一份人类在技术时代中进行自我反思与更新的行动主张。它呼吁诚实地面对人类的缺陷,勇敢地追问人类的未来,并坚持在看似绝望中探寻希望的可能。
在这个“人类还有希望吗”的暧昧不明,难以预测的时代,唯一真正值得争取的未来,是一个通过启蒙、教育、反思与实践智慧而变得更好的人类世界。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科高研院兼职教授。1950年生,苏州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主要著述有《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与时俱进的启蒙》《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明亮的对话》《统治与教育》等。
第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后康德”人文启蒙 /
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智能启蒙 /
二 人文启蒙的理性和信仰 /
三 自启蒙和助启蒙 /
四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愚蠢 /
五 从人的知识到人类智能 /
六 人文启蒙和经典阅读 /
第二章 从知识到“见识”和“辨识”的实践智慧 /
一 变化中的“知识”和“认知” /
二 实用智慧的“辨识”和“见识” /
三 “高标智慧”和“底线智慧” /
四 衡量集体道德的“灰色道德”和底线智慧 /
五 实践智慧的儿童启蒙 /
六 实用智慧和道德底线 /
七 经典作品中的实践智慧和逆向思维 /
第三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隐性知识、直觉认知和具身学习 /
一 提升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复制的人类智能 /
二 语言在传递和表达实用智慧时的局限性 /
三 个人认知的“隐性知识” /
四 具身认知的人文启蒙价值 /
五 隐性知识的直觉认知和具身学习 /
六 整合的知识和艺术教育 /
七 艺术和人类直觉智能 /
第四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公民教育和“全球公民” /
一 从公德启蒙到公民教育和通识教育 /
二 “能力方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智能 /
三 “培养人性”和全球公民 /
四 康德“世界公民”之后的全球公民 /
五 世界主义的历史回顾及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景 /
六 人工智能时代的公民社会和民主 /
第五章 从国家部落伦理到人类共同价值 /
一 国家部落主义和公地悲剧 /
二 人工智能“灭绝”人类和人类的危机应对 /
三 不同国家接受道德普遍主义的差异 /
四 普遍道德和道德启蒙 /
五 打破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魔咒 /
六 拒绝道德上的自暴自弃 /
第六章 从18世纪情感启蒙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感教育 /
一 从理解情绪到管控情绪 /
二 情商与情感操控的道德隐患 /
三 商业的“情感价值”和亲情的“情感虐待” /
四 18世纪启蒙时代的“情感教育” /
五 “感伤”文学的道德教育 /
六 滥情、煽情和情感神话 /
七 情绪的性格倾向:以“残忍”为例 /
第七章 交谈艺术与人类的动机和情感方式 /
一 正派社会的交谈规范和技艺 /
二 文艺复兴的交谈乐趣和体面 /
三 18世纪的交谈礼仪启蒙 /
四 自由环境下的两种交谈 /
五 交谈中的信任、欺骗和背叛 /
六 真诚对话的人文目的 /
第八章 从信仰和美的想象到社会学想象力 /
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信仰和信念 /
二 美的想象与道德信仰和判断 /
三 从艺术想象力到社会学想象力 /
四 美国通识教育“社会学想象力”教学的课堂实例 /
五 大众文化中的社会学想象 /
六 人文启蒙需要怎样的想象和信仰 /
第九章 探究人类生命意义的好奇和哲思 /
一 学习动力的“好奇心”和探究生命意义的“哲学好奇” /
二 富有哲理的人文启蒙 /
三 探究人生意义是人类的精神需要 /
四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生意义探索 /
五 探索人生意义的哲理和哲学框架 /
六 无意义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七 受难和幸存者的人生意义 /
第十章 人类智能时代的胡说、愚蠢和阴谋诡计 /
一 比谎言更恶劣的胡说八道 /
二 愚蠢:人类灾难和认知缺陷 /
三 愚蠢:道德缺陷和人类恶习 /
四 “人工阴谋诡计”和“人工愚蠢” /
五 人工智能的欺骗及其危害 /
六 皇帝的新衣和百姓的愿望 /
七 文学中的荒诞和制度性愚蠢 /
第十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经典阅读 /
一 “人文经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读? /
二 经典阅读的两种联想方式 /
三 人工智能时代的经典阅读 /
四 古代人文经典中的“人” /
五 人是唯物主义所说的机器吗 /
六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灵魂高贵”和“良知” /
第十二章 经典阅读的人工智能知识咨询 /
一 人工智能混杂的平庸和聪明 /
二 “聪明知识”是披沙沥金,不是搬金砖 /
三 经典阅读如何让我们与古人换位思考 /
四 从人文经典看“超人类野蛮人”的人工智能 /
五 关于艺术造假的伦理和“天才”与ChatGPT聊天(上) /
六 关于艺术造假的伦理和“天才”与ChatGPT聊天(下) /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游戏精神 /
一 游戏是严肃的人类智能表现 /
二 法治和民主的游戏精神 /
三 游戏精神与逆境文学 /
四 儿童游戏的教育意义 /
五 游戏精神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
六 人类智能垃圾和人工智能欺骗 /
七 游戏的技巧、道德和作弊 /
第十四章 在工具与玩具之间:“玩”的快乐和乐趣 /
一 为乐而玩的人类和玩而不乐的人工智能 /
二 人类玩乐的玩物丧志和意志薄弱 /
三 作为“技术”和“工具”的ChatGPT /
四 在工具和玩具之间 /
五 既是实验室,又是游戏场:斯多葛哲学的ChatGPT实验 /
六 斯多葛哲学的ChatGPT后续实验 /
七 人机交谈和聊天的乐趣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