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4年夏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的讲课稿,主要根据当年聆听过海德格尔讲座的多位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而成,同时编入海德格尔的讲座手稿。从内容来看,本书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五所列三十个基本概念出发,进而逐字逐句深入阐述涉及这些基本概念的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由此来看,本书之于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代表作包括《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等。

黄瑞成,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德国哲学。学术专著有《盲目的洞见:古希腊忒瑞西阿斯先知考》(2011),主要译著包括《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2023)、《哲学史:从托马斯·阿奎那到康德》(2018)、《德性、修辞与政治哲学》(2013)、《哲学与律法》(2012)等。

中译本说明
上篇 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订的讲稿
引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及其前提
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按照概念的概念性来思考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 语文学意图的前提:界定哲学研究的方式
第一部分 预先理解概念性之原生性通过对此在作为在-此-世-存在的一种阐明以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为定向
第二部分 重释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以关于概念性之原生性的理解为根据
下篇 根据手稿内容编订的讲稿
手稿:一
手稿:二
手稿:三
手稿:四
手稿:五
手稿:六
手稿:七(一)
手稿:七(二)
手稿:七(三)
手稿:八
手稿:九
手稿:二十三
手稿:二十四
手稿:二十五
手稿:二十六(一)
手稿:二十六(二)
手稿:二十六(四)
手稿:二十六(五)
手稿:二十六(六)
手稿:二十六(七)
手稿:二十七(一)
手稿:二十七(二)
手稿:二十七(三)
手稿:二十八(一)
手稿:二十八(二)
手稿:二十八(三)
附录:讲稿中未曾使用的关于“范畴”主题的手稿附件
附件一 范畴
附件二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范畴篇》)
附件三 范畴
附件四 范畴
附件五 [肯定性的]
附件六 [范畴]
附件七 [指涉一个事物]
附件八 范畴
编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亚里士多德试图澄清θεωρία(静观)的特殊λóγος(言辞)。需要指出的一个内在关联,与θεωρία(静观)的特殊λóγος(言辞)具有一种确定的亲缘关系。这种亲密的与事物打交道的方式,与θεωρία(静观)有亲缘关系的方式,就是τέχνη(技艺),就是一种ποίησις(制作),就是由某种通晓所引导的“制作”某物。 (查看原文)

胡桑
1赞
2014-12-23 19:32:46

—— 引自第245页

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将范畴称为Tσ5[格]@一拉丁语叫eass[格,但casus[格]的含义狭窄。rcs[格]还有更进一步的含义:任何语言上的变更和含义变化。xYoe[范畴]就是πrooe5[格],是在世界中的言说(Sprechen)的基本变化。

P342 (查看原文)

胡桃楸
2024-03-29 17:32:59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重释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以关于概念性之原生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