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导读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

编者按
代 序
I. 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III. 1935—1936学年课程
IV. 1936—1937学年课程
V. 1937—1938学年课程
VI.1938—1939学年课程
附录
I. 黑格尔关于实在的辩证法和现象学方法
II.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III.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即使思辨的具體性定律在萬事萬物中實現了,概念的自我思維卻沒有。理性主義者期待黑格爾會透過揭示現實世界的「邏輯性」來證明現實世界最為內在之善,卻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投機哲學所論證的是另一種東西,它可能不會滿足每個「理性主義者」: 現有之所以實質上是善的,是因為它的生命是投機的具體性的實現,是這種多重性中最完美的、神聖共生的實現。黑格爾藉由發現神聖的力量寓於現存之中而實現了神正論,使現存邁向更高的生命形式: 有機的整體性或思辨的普遍性。[……]透過這個運動,一切都被焊接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必然共享的層級秩序。如此一來,在「泛邏輯論」(「一切皆概念」)的幌子下,黑格爾的所有作品都在論證「泛目的論」(「一切皆目的」),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一種獨特的「泛具體主義」。 («作為上帝及人性的具體學說的黑格爾哲學:卷二», Ива́н Ильи́н) (查看原文)

狸奴·波赫修斯
1 回复
15赞
2025-01-05 22:02:01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客观真理(Warheit),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能通过斗争和劳动成为真实的某种东西,因为斗争和劳动能使世界与理想一致。斗争和劳动的考验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真实的或虚假的,人们注意到,在革命过程结束时,已经实现的东西不是作为出发点的纯粹意识形态,而是不同于意识形态和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理(“被揭示的现实”)的某种东西。 (查看原文)

紫川
1 回复
6赞
2012-08-20 15:14:30

—— 引自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