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先要直面虚无, 才能找到意义——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真探》……当代流行作品中,隐藏着怎样的逃避本质?
算法、社交网络、现代技术是在为我们赋能,还是在维持一种被赋能的幻觉?
宅在家里刷手机、标准化的学校教育、打工人的职场生活竟处 处都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当某人被贴上虚无主义者的标签时,通常并不意味着赞美。虚无主义究竟是什么?是浑浑噩噩?还是认为生活不值得?或是相信一切都无所谓?诺伦•格尔茨指出,如果我们学会辨认虚无主义的多种类型,那么我们就能学会区分有意义与无意义。从苏格拉底、笛卡尔,到汉娜•阿伦特、让-保罗•萨特,本书追溯西方哲学中的虚无主义历史,对人们所熟知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提供了一种颇有新意和启发性的理解。
本书结合当代社会的日常情景,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在与“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无动于衷”的对照下澄清何为“虚无主义”,以及什么是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直击现代人灵魂,引发共鸣与反思。
丛书简介:
交界,谓边际相连,有共同疆界,寓意抵达前沿、跨越分歧、建立共识之可能。该丛书围绕当下公众或思想界聚焦的主题,提供由各领域专家撰写的知识概述,从基础原理出发,逐步切入关键论题,使读者得以理解并探讨更为复杂的观念。
作者简介:
诺伦·格尔茨(Nolen Gertz)是荷兰特温特大学应用哲学助理教授,特温特大学伦理与技术中心风险、安全与安保特别小组的协调员。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技术哲学的交叉地带。著有《虚无主义与技术》(2018)和《虚无主义》(2019)等,曾经在英国广播公司全球广播部采访栏目、奥地利公共广播电台和法国《哲学杂志》发表过文章和观点。
译者简介:
张红军,1971年生。哲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曾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现代哲学》《山东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译著有《虚无主义的平庸化:20世纪对无意义感的回应》(2016)、《现代主义与虚无主义》(2017)、《狄奥提玛的孩子们:从莱布尼茨到莱辛的德国审美理性主义》(2019)、《荒诞的幽灵: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2020)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一般项目“审美虚无主义研究”。
第一章 为什么“一切都无所谓”有所谓?
第二章 何谓虚无主义的历史?
第三章 虚无主义(不)是什么?
第四章 虚无主义是什么?
第五章 虚无主义在何处?
第六章 何谓虚无主义的未来?
词汇表
注 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索 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苏格拉底看来,虚无主义可以通过启蒙来克服;在笛卡尔看来,虚无主义可以通过自律来克服。但在休谟看来,虚无主义不可能被克服。它只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产物。发现自己身处洞穴或“最深的黑暗”中的休谟,不再尝试讨论或推导走出虚无主义的途径,而是开始玩双陆棋游戏。就像笛卡尔,休谟发现虚无主义内在于他自身。但不像笛卡尔,休谟并没有和他的虚无主义斗争,而是拥抱他的虚无主义。正如笛卡尔所描述的那样,虚无主义是一种慰藉,是保持安全的途径,是“消灭所有这些幻想”的途径,即使它只是帮助我们尝试忽视这些幻想。 (查看原文)
韧勉
2 回复
8赞
2022-11-04 16:27:5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何谓虚无主义的历史?
劳动的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劳动不属于他的本质性存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心灵遭摧残。于是,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劳动,是强制劳动。是,这种劳动不是一种需要的满足,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特征清楚地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中,即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劳动者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 (查看原文)
林子
7赞
2023-05-12 10:32:26
—— 引自章节:第四章 虚无主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