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
★ 汪民安教授阐释“现代性”的经典小册子,“一本书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篇幅,也就是说不取决于在这本书中写出了多少句子,而是写出了怎样的句子”(汪民安)。
★ 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认识现代性的入门读物,向读者揭开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
★ 多年来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喜爱,为诸多高校文学、美学等专业推荐阅读图书。
=======================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作者简介: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
导论
一、 现代生活
二、 现代资本主义
三、 现代观念
四、 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
五、 现代性的冲突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波德莱尔说,他寻找的是“现代性”。那么,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他到处寻找现时生活的短暂的、瞬间的美,寻找读者允许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特点。” (查看原文)
暮归渔舟
25赞
2022-02-07 11:53:05
—— 引自章节:一、 现代生活
艺术家从瞬间性中发现了美,但普通的都市人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发明了世故、冷漠和算计。在现代都市主导性的标准化货币经济中,都市人只有按照严格的数字换算方式行动,才能抵御多样性和可变性带来的困扰。人和人之间以前那种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交往,现在荡然无存。货币制度虽然能够将大部分人关联起来,但这种关联是平均化的、公式化的和理性化的。
货币文化同都市生活是一体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复杂、紧张,越来越像一些纷乱的碎片,引起强烈的神经刺激,结果只好是,“现代精神越来越精于算计”,越来越排斥那些狂野的本能冲动,排斥波德莱尔式的孩童般的激情和好奇心。烦躁的现代生活,只能借助中性而冷漠的金钱媒介来反向地均衡化。“在奔流不息的金钱溪流中,所有的事物都以相等的重力漂荡。”在都市生活中,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同人进行残酷而冷静的斗争。
这些敏于算计的都市人,越来越表现出克制、冷漠、千篇一律的退隐状态。人们的分明个性在不断地消失。而且,都市中物质文化的主宰,都市中压倒性的劳动分工,使个体越来越孤立。劳动分工要求个体只能专注于某一方面,显然,这种专业化趋势会导致个体人性上的不完善,面对都市琐细而复杂的组织,个体仅仅是都市机器的齿轮。都市基本上是一个异化和非人格化的场所。 (查看原文)
暮归渔舟
25赞
2022-02-07 11:53:05
—— 引自章节:一、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