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当今世界独具影响力、为你彻底解决内在困惑的佛教上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正见》被誉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传达佛法的核心教导,出版至今,广受好评,畅销百余万册。

曾获网络书店畅销榜十大重点社科类图书、全国年度百佳读物!入选中国《新京报》年度选书,《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好书,牵动“正见思潮”,成为热门话题!

北京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等中外近百所高校备受欢迎的心灵导师!

不丹、尼泊尔、新加波、韩国、印度、印尼、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洲、巴西、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千万佛教徒推崇备至。

李连杰、孙俪、陈坤、赵薇、杨幂、王菲、安意如、周迅、梁朝伟、刘嘉玲、苏有朋、胡因梦、赖声川、张德芬等国际明星、知名作家诚挚推荐

阅读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作品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深深影响了全世界千万佛教徒,帮助人们摆脱人生烦恼,让无数不安、困惑和受苦的心,重新获得平和、柔软、自在与安宁。

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

《新京报》这样评价: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可能算得上在中国认知度至高的活佛之一,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独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之一,透过他的视角去打量这个世界,一定能带给我们珍贵的启发。

——————————————————————————————————

内容简介

佛陀在2500年前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如何才能成为佛教徒?

《正见》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解脱万千烦恼,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作者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1961年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秉承藏传佛教优良的传承和教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深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

青年时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便已开始在全世界从事弘法利生事业。三十余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印度、不丹、澳洲、北美洲及台湾等地区成立佛学中心,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一千六百余名僧众。

作为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多年来,上师一直以浅显易懂、简单轻快的语言,向广大信众阐述佛教zui核心深邃的见地,阐明无常、痛苦、空性与解脱诸要,引导众生脱离困苦人生,回顾自身,探索本心,成就证悟,提升对生命的信心,受到全世界信众的广泛欢迎和热爱。

简体中文版序
推荐序(一)生命的真谛
推荐序(二)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译者序
自序
第壹章造作与无常
婴儿摇鼓及其他分心物
追寻真理可能像件坏事
佛陀的发现
“在目前是”
然而我们仍然忽略它
不稳定性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明了的利益
情人眼里出西施
无常是好消息
老沙弥的故事
第二章情绪和痛苦
个人快乐的定义
社会化的快乐定义
无法计数的各种情绪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习气:自我的盟友
与自我作战
那么爱呢?
第三章一切是空
抓住空性
我们有限的逻辑
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不会致命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佛陀的教法:佛法作为安慰剂
明了的利益:续集
第四章涅槃超越概念
天堂:终极的假期?
快乐不是目标
快乐的陷阱
希望以及本初清净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什么样的感觉?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好处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
出离心:虚空是尽头
结论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四法印的美妙逻辑
深入了解业报、清净和非暴力
四法印:无法分割的整体
出离中的丰富
茶杯与茶:在文化中的智慧
修持祥和
后记
感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
我们不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
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
一切万物,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
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一切和合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合二为一。
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
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因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的死亡。
当我们学会了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升起无畏之心。
每段关系 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如此一想,我们对每段关系的姻缘就会更珍惜与理解。
我们能认清姻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是如此。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
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
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被鼓动起来。
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
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
自我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也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
骄慢和自恋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 回复
24赞
2012-10-18 07:07:56

—— 引自章节:全书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查看原文)

000
16赞
2012-09-14 10:57:25

—— 引自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