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斯·巴特勒主体哲学思想及其文化政治批判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成果。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立体地对巴特勒主体哲学及其文化政治批判进行系统研究。第一章,理清主体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发展历程,探讨巴特勒主体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对主体本体论意义的重构始终贯穿巴特勒思想发展的各阶段,这构成其介入文化政治批判实践的深层哲学基础。第二至六章,分别探讨巴特勒文化政治批判的五个具体领域:性别政治、身体政治、性政治、生命政治、认同政治,系统探究文化政治批判的逻辑性展开及其生成机制与衍变理路,这也体现了主体哲学向文化政治批判介入与实践的内在展开逻辑。第七章,落脚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生成,对中国特有的性别理论研究与话语实践进行梳理与审视。

作者简介:

引论
第一章 主体哲学:文化政治批判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欲望主体:主体哲学的生成语境
第二节 主体的双重性:屈从与反抗
第三节 我是谁:主体哲学的伦理反思
第四节 主体哲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反思
第二章 性别政治:文化政治批判的介入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生成语境
第二节 性别话语的谱系学批判
第三节 性别述行理论及其反思
第四节 戏仿的颠覆策略及其反思
第三章 身体政治:性别政治批判的延展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的厘清
第二节 物质性身体的两个谱系
第三节 身体的反抗及其政治意义
第四节 身份认同的政治难题
第四章 性政治:文化政治批判的社会转化
第一节 社会规范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社会权力结构中的性别形式
第三节 “消解”的话语创造策略
第四节 理论的社会转化问题
第五章 生命政治:主体哲学的政治伦理批判
第一节 也以生命的名义:生命权力的重构
第二节 暴力、他者与伦理责任
第三节 他者政治的两个文本
第四节 他者视野的文化批判
第六章 共居政治:主体哲学的重新筹划
第一节 共居:“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式
第二节 非暴力:主体与他者的生产性辩证
第三节 谁在惧怕性别:后瘦情时代的性别政治
第四节 主体哲学研究的未来
第七章 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跨国女性主义
第一节 巴特勒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第二节 文化翻译中的巴特勒与中国的文化政治
第三节 巴特勒与中国性别话语实践的跨国生产
余论 对“批判”的再思考:兼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