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论电影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国际学界盛赞的精妙导读

▶一本书读懂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与哲学洞见

▶新柏格森主义视角×经典影片深度剖析×哲学与影像的跨界对话

▶不可错过的思想地图,开启电影认知的升维之旅

【编辑推荐】

★深度解读,领略大师理论精髓

抽丝剥茧,精准解析,与德勒兹、柏格森等大师跨时空对话,轻松把握电影符号、影像分类,以及电影与时间、运动关系的要义。

★案例丰富,开启电影认知升维之旅

从爱森斯坦到戈达尔,透过德勒兹之眼,以全新理论视野重新探索经典影片。

★跨界对话,推动跨学科全新思考

打破学术壁垒,从哲学角度思考电影,用电影案例丰富哲学。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德勒兹论电影》是对德勒兹电影著作极为出色的研究。这部著作内容系统全面,细节丰富,涉猎广泛,理应迅速成为德勒兹哲学的读者及电影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格雷格·兰伯特(Gregg Lambert),《吉尔·德勒兹的非哲学》作者

德勒兹总是说,教育学应当是一种协作形式,而非模仿。博格通过与德勒兹一同阅读,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德勒兹学习——与德勒兹一同做事——而无须刻意模仿他。这本书令人兴奋、引人入胜且精彩非凡,它为有史以来一些极迷人的电影研究作品绘制了清晰的脉络。

——伊恩·布坎南(Ian Buchanan),奥塔哥大学教授,《德勒兹主义》作者

《德勒兹论电影》是英语世界初次对《电影1》和《电影2》极为出色的阐释。博格阐述了德勒兹关于电影的新柏格森式观念,他对电影基本元素(景框、镜头和蒙太奇)的重新思考,以及对电影符号的解释,这些都将成为理论家与历史学家的重要参考。

——汤姆·康利(Tom Conley),哈佛大学教授

——

【图书简介】

在过去半个世纪,德勒兹提出了关于电影的一些极为重要、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在《电影1》和《电影2》中,德勒兹引用世界各地的导演的上百部作品,借鉴诸多电影理论和哲学资料,点评了从默片时代到当代的电影发展历程,由此阐述了一种“影像和符号的分类学”。罗纳德·博格从背景材料、思想来源等各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对德勒兹这种分类学进行了导读,为读者接近、理解和研究德勒兹晦涩的思想扫清了障碍,不失为一个全面而可靠的德勒兹电影理论读本。

作者简介:

缩写表
导论:德勒兹论电影
第一章 柏格森与电影
德勒兹论柏格森
关于运动的三个柏格森主义问题
图像、运动、物质、光
三种运动-影像
第二章 景框、镜头与蒙太奇
景框与镜头
蒙太奇:有机的与辩证的
蒙太奇:量与强度
第三章 十八种符号(或多或少)
皮尔斯与符号
知觉-影像
情感-影像
冲动-影像
行动-影像
反映-影像
关系-影像
第四章 晶体符号:时间晶体
视觉符号
记忆符号与梦幻符号
晶体符号
晶体状态
第五章 时间符号:时间的秩序和作为系列的时间
过去时层、当下尖刻
罗布-格里耶、威尔斯与雷乃
虚假的强力
鲁什的虚构民族志
身体与范畴
第六章 精神符号与阅读符号:影像与思想、视觉与声音
经典思想影像
外部思想
精神自动机
默片的阅读符号与有声电影的阅读符号
现代阅读符号
关于电影、戏剧与电视的说明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