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用生动、平实、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非常热门的社会理论家——比如卢曼、霍耐特、拉图尔、罗萨、亚彻、博尔东斯基等——的理论梗概,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与劣势,帮助读者了解各种社会理论的价值与局限。通过这些介绍,本书能为学界同仁在进行当代社会现象研究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文献,为各社会科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社会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部全面、系统的前沿社会理论教科书。

在书末附录,作者针对中国高校师生在研习社会理论与写作学术论文时常遭遇的问题,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答疑,对于如何从事社会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引与借鉴。辅以丰富的图片以及详尽的扩展阅读推荐书目,本书力求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理解与掌握当下最新的社会理论进展。

作者简介:

郑作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德国耶拿大学教授资格研究员、客座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客座研究员。学术专长为社会理论与社会哲学,目前专注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出版专著:《社会速度理论大纲》《社会的时间》《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译著:《新异化的诞生》《社会理论二十讲》《不受掌控》《晚期现代社会的危机》等。

前言 1
第一讲 社会理论的基本发展背景 27
第二讲 从中层理论到机制解释:分析社会学 72
第三讲 与结构化理论并驾齐驱的英国社会理论:亚彻的形态衍生理论 104
第四讲 后布迪厄时代的法国社会理论:博尔东斯基、艾妮克、拉依赫 136
第五讲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批判理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 171
第六讲 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批判理论:罗萨的共鸣理论 203
第七讲 社会理论的物界研究开端: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239
第八讲 社会理论的物质转向:新唯物主义 272
第九讲 从性别出发的社会理论:建制民族志与南方理论 309
第十讲 补充: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 344
结 语 社会理论学习的疑难与回答 37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国人编写的著作基本上参考了英语世界在 1990-2000年间的教材,内容大致即为我们今天熟悉的三分书写框架:古典理论(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近代理论(大致上是第一波教材中的美国四大范式,即功能论、互动论、交换论、冲突论),当代理论(主要是1970年开始崛起,1985 年之后占据国际社会理论界主流地位的欧洲理论,如德国的批判理论、风险社会,英国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鲍曼的液态社会理论,法国的结构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布迪厄),然后差不多在布迪厄结束。

一般来说,教材既创造历史,也反映历史。”创造历史”的意思是,教材在不小的程度上可说是一部”封神榜”,能被选入教材以一定篇幅介绍的理论或理论家,基本上等同于这个学科领域被公认的知识或专家,所以也等同于被赋予了在这个学科领域中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如果这样一部教材(或是被当作教材来用的著作)极为成功,流传甚广且历久不衰,那么这本书里介绍的理论(家)就算有再多的缺点与不足,也依然可以被”封神”。例如法国的涂尔干和德国的韦伯之所以成为今天社会理论界公认的”古典大师”,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和吉登斯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它们(至少最初)被广泛当作教材,又以优异的文笔和深刻的呈现介绍了涂尔干和韦伯的理论,让后来的教材也不断复制”涂尔干和韦伯是奠定社会学的古典理论大师”的书写结构,所以这两位在法国和德国从在世到过世后一段时间都并没有被认为有多么重要的学者才会被赋予不朽的历史地位。[19]可以说,如果没有教材的”抬轿”,很多今天被视为”不可不知”的理论再如何优异也不会被世人所知。相反,只要被”造神”了,那么某理论就算一堆人根本没读过或读不懂,这堆人也依然会觉得这个理论很伟大,读不懂是自己的问题,在不知所云的文本中只要有一两句话感觉自己读懂了都会大呼过瘾。

但现实情况是,社会理论教材的书写框架从第二波之后就几乎… (查看原文)

幻象游牧
2025-05-31 22:49:18

—— 引自章节:前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