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20世纪初活跃一时,20世纪70年代又重新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衍生出新的变种。本书以最有代表性的7位实用主义大家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奎因、罗蒂、普特南、布兰顿为对象,较为系统地分析评述了他们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演变。
作者简介:
陈亚军,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哲学的改造》《从分析哲学走向实用主义》《形而上学与社会希望——罗蒂哲学研究》等。主编《杜威全集》。
前言
一、从古典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
二、一种与传统哲学相对立的世界观
三、一种发生学意义上的真理论
第一章 皮尔士
一、历史对话者
二、实用主义准则与意义的澄清
三、信念的确立及其方法
四、真理与实在
第二章 詹姆斯
一、注重人的世界观
二、讲求效果的方法论
三、真理接受论
四、彻底的经验主义
第三章 杜威
一、对于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性反思
二、经验的自然主义
三、工具主义的认识论
第四章 奎因
一、对于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
二、约定主义的本体论
三、行为主义语义学
第五章 罗蒂
一、对于基础主义哲学的批判
二、对于“实用主义”的阐释
三、关于“后哲学文化”的设计
第六章 普特南
一、缸中之脑论证
二、内在的实在论
三、对于相对主义的批判
第七章 布兰顿
一、规范语用学
二、推论语义学
三、社会交往与真
四、表象与世界
五、评布兰顿的实用主义
附录一:
布兰顿印象
附录二:
后期维特斯根坦的意义理论及其实用主义特征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皮尔士对笛卡尔四个错误的分析批判构成了避开近代以来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深刻思想。他与这一传统针锋相对,正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我们没有内视的能力,所有关于内部世界的知识都根据我们关于外部事实知识的假设推理而来。
第二,我们没有直观的能力,一切认识都逻辑地由先前的认识所决定。
第三,我们没有不用记号( sign)思维的能力。
第四,我们没有关于绝对不可知者的概念。①
这就是皮尔士所谓的四种不可能,对于其后果,皮尔士在他的文章中不避繁冗地做了详细的分析,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在此赘述。但即使从上述引言也可看出他与笛卡尔主义乃至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尖锐分歧。这种分歧的最主要之点在于两个相关的主张:其一是否定任何内在的认识,否定内在精神实体;一切认识都是外在地发生的,所谓内在的知识不过是我们根据外在的知识对于内在世界活动的一种类比的假说。因此并没有一个内在独立的意识实体,它无非只是一种思维的功能,其所用材料均由外部世界而来,没有一个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内在领域。其二,与此相关的是,思维不能不用记号,而记号便意味着要求解释,这个解释不可能来自思维本身,而只能来自思维所指的外在对象。皮尔士指出,人无非是存在的思想,因此无非是一系列记号。这样,他就把人从一种内在的精神实体化解为一种记号的存在,一种社会化的外在的存在。“每个思想都是一记号这个事实和生命是一系列思想这个事实一起证明了人是一种记号;因此,由每个思想都是一外在的记号证明每个人都是一外在的记号。也就是说,人和外在的记号是同一的⋯⋯我的语言就是我自己的整体;因为人就是思想。”②这大概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用语言化解意识主体的主张了。皮尔士的这些结论意义重大,它把偶然性、外在性、社会实践推到了哲学中心,由此摧毁了近代哲学的支柱:不可怀疑的直接内在意识、非语言的表象以及不可说的自在之物。 (查看原文)
真白叶依
2024-11-01 23:27:4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皮尔士
如果说皮尔士的思想来自康德,詹姆斯的思想来自英国经验主义的话,那么杜威便是黑格尔的“后裔”。当然,他们都没有拘泥于自己的导师而是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但在他们的身上显然都留着先辈的烙印。杜威后来曾多次说过,虽然他已摆脱了黑格尔,但他从黑格尔那儿仍然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直到晚年,杜威还这样说道:
自我脱离了世界,心灵脱离了肉体,自然界脱离了上帝:这样形成的那种分裂离析之感,使我感到一种苦人的压抑一或者说,这种分裂离析曾使我衷心如割,也许更为确切…不过,黑格尔综合主与客[能与所],心与物,神与人的,并不仅仅是什么理智上的公式;他这个综合对我确曾发生了广大无边的开脱作用,不失为一种解放。黑格尔处理人类文化,论列社会制度与各种艺术的方法,同样把坚不可摧、分裂隔离的铜墙铁壁,给拆毁了,曾非常地吸引我。①
与黑格尔的结识在自己的思想中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痕迹…如果我可能成为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信徒的话,我将仍然相信,在黑格尔那里比在任何一个有体系的哲学家那里,有着更加多的财富和更加多样化的见识。② (查看原文)
真白叶依
2024-11-01 23:40:46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