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日本筑摩书房2020年出版的《世界哲学史》(1-8卷、别卷)的译作。套书旨在将国际学界在世界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介绍给广大读者,并以尽可能全面、平等的视角阐述世界各大文明体系的哲学传统之起源、形成、发展、演变情况;以世界哲学发展演进的历史时间为主线索,用平行史观的叙述方法分别探讨各历史阶段“欧洲(美国)哲学”“西亚/中亚/印度哲学”“中国/朝鲜/日本哲学”“非洲哲学/拉美哲学”等发展情况。
第一卷(公元前2世纪以前)—— 人类如何从神话走向理性?
对比古埃及铭文、图像的生死观,解析孔子“仁”与苏格拉底“认识自我”对灵魂觉醒的共通追求。
第二卷(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灵魂如何在帝国秩序中寻找自由?
基督教“救赎”、大乘佛教“菩萨道”与儒家“天命”的碰撞,揭示跨文明的精神救赎之路。
第三卷(9世纪—12世纪)——灵魂如何超越教条拥抱真理?
拜占庭神秘主义、伊斯兰“光照哲学”与禅宗“顿悟”的共时性对话,展现灵魂突破桎梏的多元路径。
第四卷(13世纪—14世纪)——理性能否抵达灵魂的终极答案?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与朱熹“格物致知”的对比,追问东西方理性主义对灵魂秩序的不同建构。
第五卷(15世纪—17世纪)——异域文明如何重塑自我认知?
利玛窦“中西会通”、笛卡尔“我思故我在”、阳明心学“致良知”,揭示全球化初期灵魂的自我觉醒。
第六卷(18世纪)——自由是灵魂的终极归宿吗?
康德“道德律令”、戴震“情欲即天理”,展现东西方对灵魂自由的殊途同归。
第七卷(19世纪)——技术时代灵魂何以安放?
尼采“超人哲学”、近代印度的普遍思想,直面灵魂在虚无与信仰间的挣扎。
第八卷(20世纪—21世纪)——碎片化世界中,灵魂能否重获整体性?
后现代主义、非洲哲学、东亚性别理论,直面全球化下的哲学多元危机。
别卷(对前八卷的回顾与拾遗)——人工智能时代,哲学能否守护人性的本质?
收录跨学科对谈,从脑科学到生态哲学,追问灵魂在技术奇点中的存续意义。
作者简介: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