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
浙江大学教授楼巍10堂哲学课
名校教授联合推荐:陈嘉映、江怡、黄敏、刘畅、代海强
裸脊锁线装订、印银、可180度摊开,颜值天花板设计
———-
维特根斯坦,这位天才之典范、20世纪大哲学家,读哲学,谁没有读过他呢?
本书是浙江大学教 授楼巍讲解维特根斯坦的10堂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全书共十讲,第一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与主要命题,如“语言图画说”“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不可说和显示”“私人语言的问题”“驳斥罗素的‘归纳原则’”“知识和确定性”等。这些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的话题,透过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能够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
读维特根斯坦,多数读者难免不得其门而入。这本通俗小书意在领读者入门。青年学者楼巍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用功甚深,小书读来顺畅,而所论皆有根据,值得推荐。
——陈嘉映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事实准确,评述得当,这是我在阅读了楼巍教授这本书之后得到的深刻印象!关于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和评述,中文世界已有不少佳作,但楼巍此书,堪称上乘。只有亲历维特根斯坦著作翻译的人,才能感受维特根斯坦的生活世界,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思想解读。
——江怡(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
这本书精选了几个主题,涵盖了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哲学,直接阐述相关的核心思想。楼巍研究维特根斯坦多年,对这样的写作是驾轻就熟。他还是一位好教师,读他这本书,就像听他讲课,流畅,率直,代入感十足。
——黄敏(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国维有言: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而楼巍的新作《维特根斯坦十讲》兼具了这两项优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以难懂著称,这本小书却能在曲折微妙处不避烦难,艰难险要处举重若轻,对维氏思想的述评既妙趣横生,又不失其味道,实为难能可贵。
——刘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本书用一种“综观”的视角全面地勾勒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样貌,用“祛魅”的手法清晰地展现了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基本轮廓。全书深入浅出、行云流水、不落窠臼、回味无穷。对于想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入门佳作。
——代海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
楼巍,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注解》,译有《哲学研究》《论文化与价值》《蓝皮书和棕皮书》,研究兴趣为语言哲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
第一讲 “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第二讲 语言是世界的图画
第三讲 语言和世界的先天秩序
第四讲 不可说和显示
第五讲 回到粗糙的地面上
第六讲 反本质主义
第七讲 遵守规则的悖论
第八讲 私人语言的问题
第九讲 驳斥罗素的“归纳原则”
第十讲 知识和确定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总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样的两种对立:一是“用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和制度来掩盖自身在根基上的不清晰性的文明”与“对清晰性本身的追求”的对立;二是“人类在鱼龙混杂地追逐自己的目的(私利)的时代”与“一种伟大的文化将人类紧密地团结起来而形成一个有机体的时代”的对立。 (查看原文)
凶凶熊
2024-08-18 00:11:03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弗雷格是维特根斯坦很崇敬的人,前者有一篇名为《关于意义和指称物》(Über Sinn und Bedeutung)的文章,发表于1892年,文章处理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晨星”和“暮星”是两个不同的名称(不过不是《逻辑哲学论》意义上的名称),这两个名称所指的东西,或者与这两个词相对应的东西是同一个,那就是金星,但因为有“早上被看到”和“晚上被看到”的分别,所以有了两个名称。很明显,这两个名称的指称物是一样的,意义却不一样。
按照弗雷格的说法,一个名称的“含义”似乎分裂成了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意义,一是它的指称物。
此时,我们也可以想象两个国家的人民对于边境处的同一座山脉的不同命名法,这两个名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指称物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说:对于他们来说,同一座山被给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命题的联结中,名称才有意义”这个说法蛮违背我们的直觉的,单个的名称难道没有意义吗?对象的存在不就保证名称有意义了吗?为什么非得来一个形式上的支撑?
名称只是符号,符号都是偶然而任意的,同样是红,我们叫“红”,英国人叫“redness”,某个部落的人也有自己的符号,我们甚至可以任意地发明符号。但我们却可以把英语翻译成中文,把部落的语言翻译成中文,语言可以相互翻译,这里面一定有不偶然、不任意的东西。
这种不偶然、不任意的东西就是各自的符号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的用法。
语言不是符号或词语的简单集合,任何一部语言都是由词语构成的有机系统,正如象棋的所有棋子构成了一个有机系统(每一个棋子的“可能走法”是被限定好的,每一个棋子都因为这“可能走法”而与其他所有棋子处于可能的关联中)。
我们穷尽所有名称的所有结合的可能性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所有的基本命题,也就得到了所有的基本事态,这样就得到了所谓的“逻辑空间”。
“尽管一个命题只可以确定逻辑空间中的一个位置,但是整个逻辑空间… (查看原文)
404NotFound
1赞
2024-08-20 14:27:13
—— 引自章节:第三讲 语言和世界的先天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