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还加了几篇附录,生动地讲解怎样写作哲学,哲学的规范、文体、风格是什么,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这对学术写作的规范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而著称,难怪本书写得那么善解人意,字里行间都能透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
本书作为一本简明哲学导论性的专著已经是第六版了,很受美国大学广大师生的欢迎。每一个迷恋大问题的哲学爱好者都无法拒绝作者顺畅的文字和对哲学正真的召唤!
作者简介: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是世界著名的哲学教师和讲演者。他目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一百周年纪念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其中包括《哲学导引》(第7版)(Introducing Philosophy)、《哲学简史》(S Short History of Philosophy)、《激情》(The Passions)、《在黑格尔的精神之中》(In the Spirit of Hegel)、《关于爱》(Abort Love)、《哲学底线》(Above the Bottom Line)、《伦理学与卓越》(Ethics and Excellence)以及《哲学的乐趣》(The Joy of Philosophy)等。
中文版序
前言
导言 做哲学
逻辑准备
第一章 哲学问题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
第三章 上帝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
第六章 自我
第七章 自由
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
第十章 哲学、性、种族和文化
第十一章 美
附录一 写作哲学
附录二 演绎逻辑 有效的论证形式
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术语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黑塞告诉我们,“人是一棵葱头”,它由数百层不同的皮(自我)所组成;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人是一个桃,它的中心是一个坚固的核(灵魂)。然而,如果你剥掉葱头的外皮,你知道还会发现更多的皮;而当你剥到最后一层时,它就一无所有了,没有核、没有心、没有灵魂。存在的只是一层一层的皮,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或众多的自我,这就是说,所谓自我根本就不存在。 (查看原文)
高高
6 回复
48赞
2016-04-28 12:44:39
—— 引自第267页
P58:
大多数人都是由于糟糕的原因才要孩子的(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原因)。他们要孩子是为了使关系得以维系,要孩子是因为自己一时很孤单,要孩子是因为忘了使用避孕措施或算错了月份。但要不要孩子是一个人所能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之一,这项决定会给个人带来一连串影响深远的结果,并且可以揭示出我们与世界打交道——或不打交道——的许多方面。
我们是为了筹划自己家族的未来吗?为什么?是需要更多的帮手来处理家庭杂务吗?(不要过多指望)
是希望对某人拥有绝对权威吗?
(持续不了多久)
是需要有人在我们死后继承王位吗?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
是认为要孩子会给我们一种不朽的感觉吗?或者仅仅出于一种好奇?一种空虚?是打算牺牲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吗?或者丝毫也不把这看作牺牲?
我们可以看看另一篇苏格拉底对话,这场对话是在苏格拉底和一位想象中的女智者“狄奥提玛”之间展开的,苏格拉底假装在和她说话。这里的对话选自柏拉图的《会饮篇》:
狄奥提玛:一切人都有生殖冲动,苏格拉底,都有身体的生殖冲动和精神的生殖冲动,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本性中就升起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欲望,要生育孩子….这整个过程是件神圣的事情,可朽的人具有不朽的性质,就是靠着孕育和生殖。生殖是一个可朽的人通往永恒和不朽的最便捷的途径。
苏格拉底:狄奥提玛,真就是这样吗?
狄奥提玛:不用怀疑,苏格拉底,你只需放眼看一看世人的雄心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你会觉得它毫无理性,除非你彻底了解了我所说过的话,时刻铭记着,他们那样奇怪地利欲熏心,乃是为了要成名,要“流芳百世”。为着名声,还有甚于为着子女,他们不怕铤而走险,倾家荡产,忍受痛苦,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如果他们放眼看一看荷马,就会欣羡他身后留下的一群“子女”,即伟大的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唯有)它们替父母赢得了不朽的荣名。
(查看原文)
七日狐狸
2 回复
29赞
2022-01-14 05: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