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本跨越时代、在东西方享有最高盛誉的性灵之作!

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第一书。

《吾国与吾民》姊妹篇,权威中英双语对照,让你一边品读经典,一边不好英文!品茗、行酒令、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吟风、弄月,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而《生活的艺术》正是林语堂在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代表作。

——《联合报》书评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

——书评家 Peter Precott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有史以来,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中国,最成功的有两位,一个是辜鸿铭,一位是林语堂。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自序
第一章 醒觉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四 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论不免一死
四 论肚子
五 论强壮的肌肉
六 论灵心
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 论人类的尊严
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
人 类文明的勃兴
三 论梦想
四 论幽默感
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 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 发现自己庄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 “中庸哲学”子思
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乐问题
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 人类是惟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五 运气是什么
六 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 趋近生物观念
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五 乐享余年
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 安卧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谈话
四 茶和交友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药物
八 几件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 论宏大
三 两个中国女子
四 论石与树
五 论花和折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论游览
二 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智识上的鉴别力
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 读书的艺术
四 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 宗教的恢复
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回向常识
三 近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人生的智慧其实就在摒除那种不必要的东西,而把哲学上的问题化减到很简单的地步——家庭的享受(夫妻、子、女)、生活的享受、大自然和文化的享受——同时停止其他不相干的科学训练和知识的追求。
我以为人类必须从知识的智慧,进步到无智的智慧,须变成一个欢乐的哲学家;也必须先感到人生的悲哀,然后感到人生的快乐,这样才可以称为有智慧的人类。因为我们必须先有哭,才有欢笑,有悲哀而后有醒觉,有醒觉而后有哲学的欢笑,另外再加上善与宽容。
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的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总之,如果你不先使一个人相信他是罪人,你便不能劝诱他做基督教徒。
一个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长寿,在七十年的兴衰中,也尽够去视看习俗、道德和政治的变迁。他在那人生舞台闭幕时,也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地由座位立起来,说一声“这是一出好戏”而走开吧
天使绝对相信公理;禽兽绝对相信强权;只有人类以为强权就是公理。两者比较起来,谈论本能或变白是非的努力当然是比较高尚一些。我们相信终会有一天人类将完全以谈论的方式去解决争端。到那时候,人类才是真的得救了。
当一个人神智在最清明的时候,他有一种意识、一种独立的思想,解脱一切而高升起来,像星辰那么沉静永恒不灭。这就是和同思想——不管你是哪一种人,自己的思想终是属于自己的,我为我,你为你,各不相混
智慧的男人多数要不太精明的妻子,而智慧的女子也多数愿嫁不太精明的丈夫。
爱人类不应该成为一种学说,或是一个信条,或是一个智能上的坚信问题,或是一个能发生辩论的题目。对人类的爱如果需要一些理由来做根基,那便不是真正的爱。这爱必须是绝对自然的,对于人类,应该像鸟鼓翼那样的自然。这爱必须是一种直觉,由一个健全的接近大自然的灵魂产生出来。一个真爱树木的人,绝不会虐待任何动物。在十分健全的精神当中,当一个人,对人生与同类都具有一种信念时,当他们大自然具有深切的认识时,仁爱也就是自然的产物了… (查看原文)

SissiNg
3赞
2012-02-12 03:32:52

—— 引自第262页

Speaking as Chinese, I do not think that any civilization can be called complete until it has progressed from sophistication to un-sophistication, and made a conscious return t simplicity of thinking and living, and I call no man wise until he has made the progress from the wisdom of knowledge to the wisdom of foolishness, and become a laughing philosopher, feeling first life is a tragedy and then life is comedy. For we must weep before we can laugh. Out of sadness comes the awakening and out of the awakening comes the laughter of the philosopher, with kindliness and tolerance to boot..

The world, I believe, is far too serious, and being far too serious; it has the need of a wise and merry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y of the Chinese art of living can certainly be called the “gay science”, i… (查看原文)

可浓可淡
3 回复
5赞
2013-02-12 04:04:21

—— 引自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