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箭悟禅录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赫里格尔先生在日本向弓道大师学习六年,回国后他记下了通过亲身体会所感悟到的东方禅文化。由于作者将抽象玄奥、高深莫测的禅和他在日本学习射箭的具体过程联系起来谈论,使得神秘的“禅”在他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生动真切,因而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书德文原版1948年出版后,60年来,一版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至今仍被西方人视为了解“禅”的最佳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 | 奥根·赫立格尔(1884-1955)

德国哲学家,埃尔朗根大学教授。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192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讲授哲学及古典语文学,期间师从弓道大师阿波研造学禅。二战后隐居于德国加米施。1948年出版学禅回忆录《箭术与禅心》,使“禅”普及于西方世界。

译者 | 鲁宓

现代艺术家,译者。1961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硕士。曾在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译著二十余部。

中和之道
铃木大拙序
赫里格尔的觉悟
新版译者序
初版译者序
第一章 弓道与禅
第二章 学禅缘由
第三章 神意拉弓
第四章 放箭难关
第五章 放下自我
第六章 以心传心
第七章 结业考核
第八章 排除疑惑
第九章 剑道印证
译后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呼吸,其实是将自我的频率调整到与周围事物一致,也既是与周围融为一体。如射箭前的呼吸,是将“自我”和“弓”、“箭”、“靶”、甚至是“空气”融为一体;这样射箭如同射我,即使不看靶,也能射中。

人能思想,却弱如苇草。然而,当其无思无虑之时,即可成其伟业。“如婴儿状态”须长年累月的忘我训练才能达到。一旦达到这种状态,人便会不思而思,其思如阵雨从天而降,如波涛涌过海面,如星辰闪耀夜空,如绿叶吐芽于和煦的春风之中。确实,它就是阵雨,就是海洋,就是星辰,就是绿叶。

禅师绝对拒绝为人们作任何关于过幸福生活的训导。他从个人经验得知,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尽职的指导,没有大师的帮助,时没有一个人能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另一方面,这个事实也同样起着决定作用,就是他的各种体验、各种获得的东西以及各种精神的变化,只要仍然是属于他的,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克服、改变,直到一切属于“他的”东西被消灭。

* [按]一是有外在约束力,避免走向歧路。一是保持初心。

拉弦时不能使用全身的力气,而必须学会只让你的两手来做,胳膊和肩膀的肌肉仍然松着,仿佛是在袖手旁观。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完成以“神意”来拉弓射箭的条件之一。

每个步骤,配以自然的呼吸,犹如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你做不到”,大师解释说,“这是因为你呼吸不当。吸气后要轻轻地将气往下送,让腹壁尽量扩展开来,屏一会儿气,再尽可能缓慢均匀地呼出。略停后,又快吸一口气,一呼一吸,绵绵不断,以后便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节奏。如果呼吸得当,你就会感到射箭一天比一天容易。因为通过这种呼吸练习,你不但能发现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而且,你越放松就越能使这种源泉更充盈地流动,更容易注入四肢。”似乎是为了证实一下,他拉开了那张强弓,叫我站在他地身后摸他地胳膊的肌肉。那肌肉的确非常放松,仿佛什么力气也没有使一样。

“问题就在这儿,你在使劲想它(保持放松)… (查看原文)

mathbao
8赞
2013-06-04 15:32:50

—— 引自章节:全书

老师绝不会想过早使学生成为艺术家,他的首要考量是使学生成
为一个技巧纯熟的工匠,对自己的手艺有完全的控制。学生勤勉地贯
彻老师的想法,彷佛自己没有更高的抱负,他近乎愚钝地在责任下低
头努力,只有经过了若干年,才发现他所熟练的技巧已经不再具有压
迫性,反而使他得到解脱。他一天比一天更能追求他的灵感,不 要
在技术上费力;同时他也能透过细心的观察而启发灵感。他心中刚浮
现的意象,手中的笔已将那意象捕捉描绘下来,最后学生自已都不知
道,究竟是心还是手完成了这项创作。 (查看原文)

Lowstz
5赞
2013-10-05 05:08:25

—— 引自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