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作者简介:
福泽谕吉 Fukuzawa Yukichi
1835~1901
曰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一个有渊博知识、过人眼光、非凡胆识的,将思想与行动完美结合的大学者;庆应义塾创始人。
1835年 1 月10曰生于大阪,卒于1901年2月3曰。自幼学习汉字,受儒家思想熏陶。1854年赴长崎游学。
1858年受藩命到江户(今东京),在筑地开藩属兰学塾,任教师。1860年,随幕府遣美使节团赴美访问,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文明影响。
1861~1862年,随幕府遣欧使节团历访法、英、德、俄、荷兰、葡萄牙各国,广增见闻。1867年再次赴美国访问。
1868年明治新政广付成立后,他将兰学塾迁往东京芝新钱座,称庆应义塾,从此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1871年又将义塾迁至三田。积极倡导文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
1873年,他和森有礼等人创立明六社,出版《明六杂志》,从事启蒙活动。他的译著《西洋情况》、《西洋旅行指南》等多是介绍西洋文化的启蒙著作。此外,《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1885年,在他创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主张曰本与欧美列强一起瓜分、宰割中国和朝鲜,进而争霸亚洲与世界。他一生未入仕途,著书100余种。晚年著有《福翁自传》。
序言
第一章 确定议论的标准
第二章 以西洋文明为目标
第三章 论文明的涵义
第四章 论一国人民的智德
第五章 续前论
第六章 智德的区别
第七章 论智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第八章 西洋文明的来源
第九章 日本文明的来源
第十章 论我国之独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上下愚和上智的人都很少,大多数是处于智愚之间,与世浮沉,庸庸碌碌,随声附和以终其一生的。这样的人就叫做普通人。所谓舆论就是在他们之间产生的。这种人只是反映当时的情况,既不能回顾过去而有所反对,也不能对未来抱有远见,好像永远停滞不前似的。可是,如今竟有人因为这种人在社会上占大多数,说是众口难拗,于是便根据他们的见解,把社会上的议论划出一条线,如果有人稍微超出这条线,就认为是异端邪说,一定要把它压入这条线内,是社会上的议论变成清一色,这究竟是什么用意呢?这未免太没有头脑了。自古以来一切文明的进步,最初无一不是从所谓异端邪说开始的。 (查看原文)
肜兒
1 回复
7赞
2012-08-13 22:18:59
—— 引自第13页
半开化的国家在汲取外国文明时,当然要取捨适宜,但是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谋求一国的文明,应该先攻其难而取其易,随着攻取难者的程度,仔细估量其深浅,然后适当地采取易者以适应其深浅的程度。假如把次序颠倒过来,在未得到难者之前先取其易,不但不起作用,往往反而有害。所谓外在的文明,是指从衣服敛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如果仅以这种外在的事物当作文明,当然是应该按照本国的人情风俗来加以取捨。西洋各国即使国境毗连,其情况也互有差异,何况远离在东方的亚洲国家,怎么可以全盘效法西洋呢?即使仿效了,也不能算是文明。例如,近来我国在衣、食、住方面所流行的西洋方式,这能说是文明的象征吗?遇到剪鬓男子,就应该称他为文明人吗?看到吃肉者,就应该称他为开化的人吗?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
究竟所谓文明的精神是什么呢,这就是人民的“风气”。这个风气,既不能出售也不能购买,更不是人力所能一下子制造出来的,它虽然普遍渗透于全国人民之间、广泛表境于各种事物之上,但是既不能以目窥其形状,也就很难察知其所在。
……………………
所以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体。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移,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
……………………
不论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民,凡是迷惑于旧习的,一定喜欢夸耀他们的历史如何古老悠久,历史越久,就越加珍视,恰如古玩家珍爱古董一般。
……………………
世上的事物,并非因为陈旧古老就有价值。 (查看原文)
肜兒
5赞
2012-08-14 01:12:05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以西洋文明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