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红楼识小录》,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作者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济、交通、民俗、工艺、营造、园艺、饮馔等方面,将《红楼梦》细展于读者面前。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邓云乡,学名邓云骧,室名水流云在轩。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西灵丘东河南镇邓氏祖宅。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一九九三年退休。一九九九年二月九日因病逝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等。
银锭与夹剪……………………………………………………… 1
银块种种………………………………………………………… 5
制钱……………………………………………………………… 9
黄金·金价…………………………………………………… 15
金饰·虾须镯………………………………………………… 22
黄金器皿……………………………………………………… 30
当头·当铺…………………………………………………… 36
当票…………………………………………………………… 41
死号…………………………………………………………… 45
大廊…………………………………………………………… 50
大庙…………………………………………………………… 55
大庙风貌……………………………………………………… 59
凤姐放账……………………………………………………… 64
高利盘剥……………………………………………………… 68
抄家…………………………………………………………… 71
抄家清单……………………………………………………… 81
清代各种查抄………………………………………………… 87
黛玉进京……………………………………………………… 94
释轿之一……………………………………………………… 103
释轿之二……………………………………………………… 110
驮轿…………………………………………………………… 117
骡车…………………………………………………………… 123
车和骡………………………………………………………… 125
车围·车垫·挽具…………………………………………… 128
演变和乘客…………………………………………………… 132
薛蟠旅行……………………………………………………… 138
大车·长行骡子……………………………………………… 145
走骡…………………………………………………………… 151
拜影…………………………………………………………… 156
祭祖…………………………………………………………… 162
搭棚…………………………………………………………… 170
“纸札”………………………………………………………… 176
纸扎…………………………………………………………… 182
“杠”与“请杠” ……………………………………………… 187
骑射…………………………………………………………… 191
打围…………………………………………………………… 195
兔鹘…………………………………………………………… 200
射鹄子………………………………………………………… 205
大毛儿皮货…………………………………………………… 210
挂钟和打罗…………………………………………………… 220
帘子…………………………………………………………… 229
扇子…………………………………………………………… 234
“怡红夜宴图”辩……………………………………………… 240
怡红院的炕…………………………………………………… 248
释炕…………………………………………………………… 255
裱糊房屋……………………………………………………… 262
花儿匠………………………………………………………… 266
海棠…………………………………………………………… 274
梅花…………………………………………………………… 278
芍药·蔷薇…………………………………………………… 284
竹·笋·菱………………………………………………… 291
吃螃蟹………………………………………………………… 299
螃蟹账………………………………………………………… 306
乌庄头账单…………………………………………………… 313
酒令…………………………………………………………… 321
吃茶…………………………………………………………… 326
高鹗的汤……………………………………………………… 335
腊八粥………………………………………………………… 341
风筝…………………………………………………………… 348
鸟儿…………………………………………………………… 356
游戏…………………………………………………………… 363
烟火…………………………………………………………… 369
天齐庙………………………………………………………… 375
薛蟠小像………………………………………………………381
宝琴诗谜……………………………………………………… 386
后记…………………………………………………………… 391
附录
原版序一………………………………………… 端木蕻良397
原版序二…………………………………………… 周汝昌401
原版序三…………………………………………… 冯其庸40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麻片、焦桃片、麻糕等小点心,即所谓的“茶食”。现在说到“果”,一般人理解只是鮮果,对于千果已很少有人理解,对于小点心叫“果子”,更少人能懂。北京过去把油炸鬼叫“果子”,这在四十年前还是很普通的,现在则油炸鬼、果子都没有了。在日本,老式点心都叫“果子”,点心铺叫“果子屋”,不过现在如何,也不得而知,大概也都叫“外来语”代替了。 (查看原文)
Ein
1赞
2020-04-01 18:41:00
—— 引自章节:吃茶…………………………………………………………… 326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对于饮馔烹任,有两种不同态度。一是认为这是俗务,君子远庖厨,根本不去注意这些事。有的人对于饮食也的确不讲究,他的心思在别的地方,随便吃些什么(自然随着经济和地位,不会过差)都可以,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人。另一种是讲究饮食,也欢喜研究,注意烹调方法。与王安石同时的苏东坡就是这一种人的代表。近代文人中,太炎先生和畏庐老人也可以说是两种典型的代表。据说太炎先生民国初年被袁世凯囚禁时,陆建章派来的冒充厨子的暗探每天向太炎先生请示做什么菜?太炎先生什么也说不出,只会说火腿、鸡蛋两样,因此顿顿蒸火腿、蒸鸡蛋,这个冒充厨子的暗探每天大赚其外快,菜钱都人了他的腰包了。另外,畏庐老人林琴南,却讲究饮僎,精于烹饪,自己能亲手做成整桌的高级酒席。而写小说的人,正是要有这种多才多艺的本领才行。可惜高鹗在这一点上是太差劲了。 (查看原文)
Ein
3 回复
1赞
2020-04-02 09:53:13
—— 引自章节:高鹗的汤………………………………………………………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