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了与美国种族问题相关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治国家里,民众、尤其是弱势人群怎样运用法律,经过长期抗争,取得自身的权益,并由此推动全社会认识的深化,使整个国家在消除不公正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稳定的进步。
作者简介: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洛杉矶骚乱
亘古不变的疑问
躲不掉的妥协和“一国两制”
一条双桅船上的故事
海上漂来挑战司法的机会
向自由迈出第一步
站在黑人辩护席上
历史遗留的鲠喉之骨
战争,为了什么?
林肯总统找到了永恒的诉求
走出战争的非常态
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我也有一个梦想
两起谋杀案
多数的暴政和法庭上的较量
现代意义上的种族问题
大同世界之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当一个国家的建立,以最贴近长满野花和青草的土地,以最贴近真善美的人性,来作为它的立国根本。那么,即使在这块土地上还有许多半人半兽,尚未完全进化的“人”,可是,一旦遇到问题,在需要明辨“大是大非”的时候,人们的判断依据和历史进步的方向,在基本人性的标准下,是更容易搞清楚的。这也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相反,假如人们热衷于建立非常宏伟的社会发展理论大厦。在无数雕梁画栋,仙山琼阁之间,却迷失了最基本的人性的自我,这大概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结果吧 (查看原文)
拧发条鸟、
1 回复
11赞
2013-02-13 22:54:19
—— 引自第147页
美国这样一个建国原则,对于联邦的各个区域似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好象肯定是离心力很大的一盘散沙。看上去美国是非常容易变得四分五裂的。可是,一个应该是导致分离的原因却奇怪地成了一个具有极大吸引力的磁心,这个磁心就是自由和不干涉区域自由前提下的互利共存。如果说,今天有许多人离开自己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和母语,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个富裕生活的话,当初的美国却曾是一个贫穷的地方。然而它却不但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还吸引了一个个加盟的地区。因为自由是符合最基本人性的状态,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地区,人们的本性在寻求一个自由的状态,以及在这个状态下的互利共存。联邦显然不是依靠爱国主义口号加上枪炮来维系的。这一点,林肯总统是逐步醒悟的,醒悟在怵目惊心的战场上。 (查看原文)
慧敏
4赞
2020-07-28 21:05:11
—— 引自章节:林肯总统找到了永恒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