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徐梵澄是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的全才型学术大师。他早年追随鲁迅并留学德国,中年在印度研习,晚年回归祖国。尽管他著作等身,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学术思想的精华都凝聚在这些随笔中了。本书是他唯一的一部随笔选集。
作者简介:
徐梵澄(1909-2000)
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一九二八年起追随鲁迅,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回国后在中国最早成系统地翻译尼采的著作。一九四五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一九五一年赴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一九七八年回国,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精通多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尝试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是全才型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学术大师。
序论摭菁
《行云流水》序
《尼采自传》序
《人间的,太人间的》(节译)序
《薄伽梵歌》(南印度版)译者序
《玄理参同》序
《苏鲁支语录》缀言
跋旧作版画
《周天集》译者序
《鲁迅珍藏德国近代版画选集》前记
《母亲的话》简介
《石鼓文书法》序
《小学菁华》序
《孔学古微》序
《周子通书》序
《肇论》序
《唯识菁华》序
《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
艺苑掇萃
《古画品录》臆释
希腊古典重温
谈“书”
蓬屋说诗
技与艺——参观罗丹艺术作品展览会后写
“超人”论衍
人生撷英
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
略说杂文和 《野草》——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作
秋风怀故人——悼冯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大致平生遇身体有病痛则就医生诊治而已,不甚求药,无动于衷。方寸间没有营营扰扰如庸人怕病畏死而求治之不惶,则身体听其自在,是有其抵抗力的。稍加调治,便易恢复正常。可说能外其生,有时竞如视自已已死,真也到了庄子所谓“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的地步。常时静处如尸,使神气完足,体力增强,一动则行气如龙,如所谓“龙见”了。 (查看原文)
海绵
1赞
2024-10-26 21:09:13
—— 引自章节: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
文章简短,专论一事,意思不蔓不枝,用字精当;而多出之以诙谐、讽刺,读之从来不会使人生厌。——这渊源,说者多以为出自唐、宋八大家和桐城等派,因为先生是深于古文的。这,很有可能。但更可能的,仍是出自治古学或汉学的传统。治古学,如编目录、作校刊、加案语,为注解等,皆须简单明白,有其体例之范限,用不着多言。此在用文言与白话皆同,文章技巧,已操持到异常熟练了,有感触便如弹丸脱手,下笔即成。即可谓此体出于治学。
比同时代而稍前的康(有为)梁(启超)之文,下笔则鸿篇巨制,策论翩翩,便大不相同了。却皆是出自“时文”(即八股)根底,没有经过一段治朴学的辛劳,道路亦大不相同。那皆是其文出于为文。再比时下的文体,多长句、繁文、难读者,又不同。这皆出于马、列著作的译品,无形中受了德文文法的影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6-11-26 12:28:31
—— 引自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