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他们窥破物欲的世界,并期许:物如明镜,可映照,能度量。
★他们参透建筑的堂奥,并坦言:建筑之于时间,恰如盐之于水,而唯一的建筑是我们的生活。
★他们以存在作为赌注,将自己交付给世界这个独一而巨大的钟爱之物,通过它来思索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并赋予它形式。
★深刻影响雷姆·库哈斯和伯纳德·屈米等建筑设计师的传奇建筑团体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代表性文献结集,建筑、设计和艺术的灵感圣典。
★直接从意大利语翻译,图文并茂,全彩印制,精装呈现,既是典藏之选,又可常读常新。
– 内容简介 –
1960年代,意大利经济由波峰降为波谷,奇迹化成泡沫,但消费主义的浪潮并未因此衰歇,相反,人们对物的焦虑日益加深。那个年代,政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意大利也不例外。同时,人们对未来科技的构想与对外太空的探索也空前活跃。也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建筑的商品化生产,意大利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失业率不断攀高。
1966年11月,一场大洪水席卷整个佛罗伦萨,对这座文艺复兴的核心城市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不仅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损害了城市景观与历史遗产。此外,它也冲释了“二战”后意大利经济繁荣、生活甜蜜的幻景。
同年,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创立。
这是一个存在了十几年、但几乎没有真正造过房子的建筑团体。该团体不仅在许多著名美术馆参加展览,还把整个世界作为工作空间与实验基地,其脑神经连接外太空,把资本主义作为头号敌人,扬言要推毁所有现代主义城市建筑。
他们构想了最早的网络世界,并创生出“反建筑”的风格:通过迷幻的渲染图、拼贴画和影片等形式,展现引人深思的反乌托邦愿景。他们的设计理念深刻影响了雷姆·库哈斯和伯纳德·屈米等建筑设计师,成为“二战”后建筑设计史上的一个神话。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于2017年举办该团体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大型回顾展“超级工作室50年“,同时,邀请意大利语资深译者倪安宇、台湾著名建筑学者徐明松等老师担纲翻译,并联合青年学术团体泼先生、人文图书品牌拜德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此书。
本书即是超级工作室十几年代表性文字与图像文献的生动结集,可谓一部建筑、设计和艺术的灵感圣典。
作者简介:
I.物如明镜:超级工作室的乌托邦批判
II.回溯:超级工作室与佛罗伦萨
内文说明
III.超级工作室成立(1966)
1.超建筑
IV.理性之旅:计划、思维、建筑(1965—1968)
1.发想设计与空想设计
2.自由居住
3.三栋隐藏建筑
4.特罗佩阿镇的“度假机器”
5.计划与思维
6.理性之旅
V.建筑直方图:从《别墅图录》到《连续纪念物》(1968—1972)
1.物之毁灭、变形与重建
2.别墅图录
3.建筑直方图
4.格拉茨的房间
5.连续纪念物
VI.迈向非具象建筑:教学计划案(1970—1972)
1.盘点、图录、流动体系……一个声明
2.镜照建筑
3.观念建筑/隐藏建筑
4.星际建筑
5.十二座理想之城
6.乌托邦·反乌托邦·托邦
VII.基本行为:无物人生(1971—1973)
1.基本行为:超级工作室的五个故事
2.生活(超表面)
3.教育
4.礼仪
5.爱情
6.死亡
7.基本行为:总结
VIII.城郊物质文化:建筑与人类学(1973—1978)
1.从意气风发的设计到体系
2.农村世界手工制品的铅笔之旅
3.《罗得之妻》和《泽诺的意识》
IX.跋
1.1966 年,曾经美好的建筑时光
2.迈向建筑尽头
附录丨团体资料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超级工作室跟 Archizoom及许多新前卫团体一样,都认为最适合验证这个逻辑的莫过于“休闲娱乐性”建筑。1960年代,休闲( leisure)一词终于成为一个自主机制,与时间和工作模式脱钩,是实际上永远在工作也 (查看原文)
大豆酱
2020-06-24 17:28:46
—— 引自章节:I.物如明镜:超级工作室的乌托邦批判
这个具象一抽象一具象的过程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他的建筑生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渐进的自我肯定,
他在这段时期设计的几个别墅作品都像是实验性的孤立客体;在第二
阶段,现代建筑被定义为一个完整而精确的体系,他提出了“现代建筑
五原则”;最后他又返回具象,将已经取得的抽象重新放入城市的混乱
和矛盾中 (查看原文)
大豆酱
2020-06-24 17:28:46
—— 引自章节:I.物如明镜:超级工作室的乌托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