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俗谭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此书与《红楼识小录》为姊妹篇。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邓云乡,学名邓云骧,室名水流云在轩。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西灵丘东河南镇邓氏祖宅。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一九九三年退休。一九九九年二月九日因病逝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等。

过年·忙年·年事……………………………………………… 1
新正欢情……………………………………………………… 12
元宵·家宴…………………………………………………… 23
花灯种种……………………………………………………… 29
蜡烛·太平花………………………………………………… 36
灯谜…………………………………………………………… 44
听戏·小戏…………………………………………………… 56
戏班·串戏…………………………………………………… 66
斗牌·赌博…………………………………………………… 76
生活礼节……………………………………………………… 84
送礼·名帖…………………………………………………… 95
称谓…………………………………………………………… 105
连宗·拜把子·送份子……………………………………… 116
鹿肉…………………………………………………………… 124
“茄鲞”试诠…………………………………………………… 136
吃槟榔………………………………………………………… 143
“乌庄头账单”补充…………………………………………… 150
葫芦条儿·山药糕·燕窝…………………………………… 156
服装真与假…………………………………………………… 165
戏剧化·生活感……………………………………………… 171
常服与官服…………………………………………………… 174
服装种种变化………………………………………………… 179
明清服饰差别点滴…………………………………………… 195
头饰冠履……………………………………………………… 204
贵妃服饰·丫头打扮………………………………………… 211
宫制与宫花…………………………………………………… 214
荷包漫话……………………………………………………… 223
眼镜谈趣……………………………………………………… 238
香·熏香·熏笼……………………………………………… 241
香料铺………………………………………………………… 250
红楼道士……………………………………………………… 259
贾敬服砂……………………………………………………… 270
清虚观打醮…………………………………………………… 282
《太上感应篇》………………………………………………… 291
道婆·魔法·拍花…………………………………………… 302
宝玉的学问…………………………………………………… 310
私塾教育之一………………………………………………… 323
私塾教育之二………………………………………………… 338
曹雪芹·八股文……………………………………………… 347
黛玉教诗……………………………………………………… 359
香菱学诗……………………………………………………… 367
探春、贾芸二信……………………………………………… 375
林如海和“盐政”……………………………………………… 387
得官·官品·诰命…………………………………………… 397
捐官种种……………………………………………………… 406
龙禁尉·侍卫………………………………………………… 413
长随到门子…………………………………………………… 420
太监种种……………………………………………………… 434
古董行贸易…………………………………………………… 449
假古董………………………………………………………… 457
真古董………………………………………………………… 466
古董陈设艺术………………………………………………… 480
女红·刺绣…………………………………………………… 490
工艺制品……………………………………………………… 502
“大观”意境…………………………………………………… 516
水趣点滴……………………………………………………… 530
江南风俗·京都“南风”……………………………………… 534
后记…………………………………………………………… 549
附录
原版序言…………………………………………… 陈从周55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私塾中除读书之外,还可以学会不少技艺呢?如毛笔头掉落了,教师会教会你在灯头上烧熔一点松松香,把掉下来的笔头再粘到笔槽中。又如书坏了,先生会教你用针和线把书重新订好,整旧如新。学会各种修正线装书、装订线装书的本事。没有格子纸,教师会教会用白纸打各种格子的本事,朱丝格、乌丝格、朱丝栏、乌丝栏,大小随意,要怎么打就怎么打。包书纸要厚,先生会教你如何把薄的棉连、粉连裱成厚纸,如何打浆糊、如何用明 、白芨水,如何用棕刷,你可以学会装池的本领……这些小手艺小玩艺,都值得你终生回忆。 (查看原文)

弹性体
4赞
2017-05-12 22:55:38

—— 引自第345页

这段写的极为精彩。这回书前面也已写明“至十五这一晚上,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定一班小戏……”注意这个“小”字十分重要,就是“娃娃班”。当时剧班,女班甚少,社会上男演员多。贵戚家内眷在府中看戏,如何能传男演员大戏班子呢?所以定“小戏”,就是“娃娃班”。第十回天香楼看戏,也说明是“现叫奴才们找了一班小戏儿…”几处都加“小”字,不了解历史背景的,往往会忽略这个“小”字,岂不知道这个“小”字并非闲文,而是十分重要的。
九岁的孩子,唱戏给这些太太、奶奶们听,还要插科打诨,博取欢心,讨几个赏钱,看上去好像聪明、有趣,实际是最残酷悲惨的,“可怜见的”语,现在读者也许等闲视之,岂不知这正是充满同情的一句话。 (查看原文)

离离
1赞
2021-03-08 10:48:25

—— 引自章节:听戏·小戏……………………………………………………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