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往还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作者简介:

沈国威

1978 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1979 年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1985 年赴日留学,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深造,1993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著有『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新漢語の生成と受容』(1994)、《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10)、《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等。

导论篇
第一章 新词研究与近代新词
第二章 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
第三章 近代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新词创造编
引言 汉文与汉字的悖论
第一章 日本的近代汉字新词创制
第二章 来华传教士的译词创造
第三章 严复的译名与新国语的呼唤
语言接触编
引言 接触与应变
第一章 中国人遇到日本语
第二章 近代新知识的容受与日本途径
第三章 新名词,来自日本的“丑怪字眼”
词汇交流编
第一章 黄遵宪《日本国志》与日语借词
第二章 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
第三章 《辞源》与日语借词
第四章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官话》)与其译词
词源考证编
第一章 “热带”—从耶稣会士到新教传教士
第二章 “陪审”—近代西方新概念的词汇化
第三章 “化学”—新译名的诞生
结语:日语与汉语词汇体系的近代重构
参考文献
附录
事项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一)中日流向词
其词语的流动方向可以表示为“中→日”,流动时间的上限为16世纪末,下限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二百多年时间又可以细分为两期:第一期是耶稣会士创制的新词译词,通过他们的译述和同时代的中国士子的著述(即前期汉译西书)传人日本,为日语所吸收。进人日语的前期汉译西书的译词有:基督、天主、几何、病院、地球、热带、温带、赤道等基督教、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等领域的词汇。这些词主要为兰学家所接受,用于荷兰书籍的翻译。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和海外信息的流入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就图书而言,洋书之禁时紧时弛,1720年,将军吉宗放松了对宗教以外的图书的进口限制(即「洋書解禁」)。同时,图书虽然在进口时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对已经流入日本的图书并不加以严格取缔。汉译西书可以在学者之间较自由地流通,书中使用的词语也就有了为日语吸收的可能性。18世纪以后,由于中国的禁教政策,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著述受到限制,已经不再有新的西书出现;词汇的流入也陷入停顿状态。第二期可以从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登陆广州算起。1859年日本正式开放门户,国外图书的流入不再受限制,大量的汉译西书、英华辞典等(即后期汉译西书)输入日本。新教传教士创制的新词、译词也随之传入日语,成为现代日语的词汇。这一时期传人日本的译词有:银行、保险、资本、陪审、电气、电报、化学、植物学、细菌、铅笔、阴极、阳极、炎症(含作为词缀的一炎)等,以及大量的数学术语。 (查看原文)

#瞬间收藏家#
1 回复
1赞
2023-04-08 11:34:45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

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地区发现通过日语可以短时间内接受西方的新知识,日语在历史上首次成为非母语使用者的学习对象 (查看原文)

#瞬间收藏家#
1赞
2023-04-08 11:49:09

—— 引自章节:引言:汉文与汉字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