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是全面反映辜氏文化思想的代表作。本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本书为双语对照版,采用1922年英文版为底本,全面还原辜氏的英文笔法和写作风格。中文译文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译本。给读者提供全面的阅读体验。

此外,辅文随附两篇辜氏演讲及多篇胡适、李大钊、芥川龙之介、毛姆等人评述辜鸿铭的短篇文章,让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清末怪杰。

作者简介:

辜鸿铭,1857年—1928年,名汤生,号立诚。生于南洋马来西亚槟榔屿,祖籍福建。学者、翻译家、文论家。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学博中西。代表作有《尊王篇》《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英译有《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热衷向西方宣传东方文化和维护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拥有很大影响力。

译者前言
序言
导论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妇女
中国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一位大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群氓崇拜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中的道德难题
注释
附录
东西文明异同论
什么是民主
东西文明根本异点
记辜鸿铭
回忆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在德国
中国游记·辜鸿铭
辜鸿铭访问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妇道中的”三从”呢?所谓”三从”,实际上指的是三种无私的牺牲或”为他人而活”。也就是说,当她尚未婚配时,要为她父亲活着(在家从父),当她结婚后,要为其丈夫活着(出嫁从夫),而当她成为寡妇时,又必须为孩子活着(夫死从子)。事实上,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不是为她自己而活,或者为社会而活;不是去做什么改良者或者什么女性感情会的会长;甚至不是去做什么圣徒或给世界行善;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我的朋友一个外国太太曾写信问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穆斯林一样,相信妇人是没有灵魂的?我回信告诉她说,我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位真正的中国妇人是没有自我的。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查看原文)

damei
2 回复
13赞
2013-02-04 15:04:56

—— 引自第60页

事实上,要懂的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deep, broad, simple)。

在此,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在我看来,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固然,法国人既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也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淳朴——但是法国人,法国人民却拥有一种非凡的、为上述诸民族通常说来所缺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 (delicacy)。这种灵敏对于认识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中国入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这种灵敏的程度无以复加,恐怕只有在古代希腊及其文明中可望得到,在其他任何别的地方都概莫能见。 (查看原文)

蛋挞
1 回复
5赞
2012-04-13 14:58:47

—— 引自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