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故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后脱欧时代,重新认识英国。新旧秩序交替的历史性时刻,来自剑桥历史学家的独到见解。聚焦四大核心问题,洞察英国千年历史。大历史、长时段、全球视野,追溯导向今日变局的历史伏笔,回到历史现实,把握不确定的未来★★★

===================

【编辑推荐】

★后脱欧时代,如何认识英国?身处新旧秩序交替的历史性时刻,听听剑桥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的独到见解。

★从千年历史进程到当下脱欧乱局,把握四大核心问题:

18—19世纪,大西洋上的岛国如何跃升为世界强国?

欧洲对于英国,是盟友和归属,还是威胁和拖累?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靠什么联合、为什么离心?

从基于奴隶贸易的殖民帝国,到推行自由意识形态的自由帝国,再到失去帝国又脱离欧盟,英国的未来会怎样?

★摆脱光辉叙事的误导,重新认识英国。着眼政治、外交、军事史,以大历史、长时段、全球视野,追溯导向脱欧的历史之争。回到历史的真实,把握不确定的未来。

===================

【内容简介】

后脱欧时代,英国如何定位自身,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英国?

2016年,脱欧派在公投中获胜时,曾欢庆英国将“夺回控制权”,再续因当初加入欧盟而中断的全球性角色。英国仿佛有机会恢复昔日的荣光,再次成为欧洲的救星。然而,几年过去,谈判不断陷入僵局,不仅是英国脱欧后的未来越发难以预测,关于英国过往的叙事也被罩上了迷雾。

在剑桥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史家戴维·雷诺兹看来,不管是脱欧前的纷争还是脱欧后的迷茫,都和人们怎么讲述英国故事大有关系。他决定重新审视四个光辉而宏大的英国故事,正是这些看似美妙的故事将对千年历史的误会植入了英国人的心中,将问题和阴暗掩盖起来,塑造了脱欧纷争。以“衰落”“欧洲”“不列颠”“帝国”为主题的这四个故事,也是认识英国的四条线索,当我们望向更广阔的空间、更漫长的时间,看明英国霸权的取得与失落、同欧洲的联结和隔阂、联合王国内的合并与离心、全球帝国的辉煌和阴影,也就获得了一些在变动格局中所需的历史智慧。

===================

【名家评论】

★精彩的论述……清楚剖析了我们对英国历史的种种错误理解……这是真正的历史作品,以广泛的阅读、研究为基础,闪烁着真正历史学家的智慧。

——《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切中要害……雷诺兹令人信服地指出,英国脱离欧盟之后的未来,应当从诚实评价过去开始。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对政治意识而言,历史至关重要。雷诺兹以轻松风趣还带着点尖刻的文风,很有说服力地评价了影响战后英国政治、形塑英国脱欧论争的四种历史叙事。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LS)

作者简介:

【作者】

戴维·雷诺兹(David Reynolds)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荣休教授、基督学院院士,著有12部关于20世纪历史的作品,包括《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看得见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世界史》,以及获2004年沃尔夫森奖的《掌控历史:丘吉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获2014年赫塞尔–蒂尔特曼奖的《长长的阴影》。他还为英国广播公司四台(BBC Radio 4)制作过多部历史纪录片,包括90集纪录片《美国:自由帝国》,善用丰富史料和通俗语言表达独到的观点。

===================

【译者】

廖平,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青年教师,从事近代早期英国史方向研究。

【目录】
导论 脱欧就是……?
第一章 衰落
“衰落”的理论家
了不起的崛起
财富与实力相对地位的变化
帝国、实力与辉煌
丰裕、遗产和历史
第二章 欧洲
英吉利海峡—屏障与桥梁
海峡—被跨越但还是胜利了
付出“胜利的代价”
第三章 不列颠
王国的联合
为帝国而联合
对联合王国的挑战
联合王国的动摇
第四章 帝国
奴之力:大西洋世界与工业革命
不列颠尼亚统治:自由的帝国主义
英语文化圈:英语世界的分分合合
帝国回家
第五章 掌控我们的过去
脱欧就是乱局
英国脱欧与历史
历史、创伤与机遇
致 谢
注 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种认为英格兰人是“神的选民”(就像过去的以色列人)的神意观被铭刻到了国家的日历上。对英格兰国族记忆尤为重要的是1621年牧师塞缪尔·沃德(Samuel Ward)所说的,这个国家被从“无敌舰队”和“不可匹敌的火药阴谋”下“两度拯救出来”——这里说的是1588年的“无敌舰队”之役以及1605年天主教徒阴谋炸死国王、炸掉议会的事件。这两次都被描绘成神伸手干预的结果。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022-04-11 18:10:00

—— 引自章节:英吉利海峡—屏障与桥梁

他对费边社说:“从英国历史漫长的潮起潮落——2 000年来历次的入侵、迁徙、同化和贸易浪潮中,从丰富、开放且外向的独特文化中,产生了一系列特别的价值,它们影响了英国的制度。”布朗认为,这些价值可以被总结为“人人有自由、人人尽责任和人人要公平”。
在第一个主题“人人有自由”上,布朗指出了他所谓“一根穿过英国历史的金线——从很久以前1215年的兰尼米德(Runnymede)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让英国成为第一个成功将议会的权力置于国王之上的国家;再到不到100年里通过不是一部,而是4部《改革法》,让个人坚定地反抗暴政;随后,出现了一种更为大方广博的自由观——从政府要对人民负责的观念演变成为让公民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像19世纪英国以自由的名义领导世界废除了奴隶贸易一样……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以自由的名义坚定地反抗法西斯”。
关于第二个主题“人人尽责任”,根据这位苏格兰老社会主义者的说法,“我们乡村、城镇和城市千丝万缕普通而持续的努力也被编织到自由这根金线中——普罗大众的工作和成就,人们怀着同一种情感——强烈的责任感”。他强调,这也是“我们所仰慕的英国”,由自愿结社、互助社团、教会和宗教团体以及公共部门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合作所构成。“英国之道”向来超越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因为在“英国历史的核心”能找到“积极公民”“好邻居”“城市荣誉感”和“公共领域”等观念。
谈到第三点“人人要公平”,布朗指出“20世纪将特殊地位”也赋予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当英国不仅人人有自由、人人尽责任,而且还是人人有公平的时候,自由与责任才能充分实现”。当然,他宣称“对公平的追求贯穿英国历史”,从早先1381年反对人头税和内战平等派人士托马斯·雷恩斯伯勒(Thomas Rainsborough)强调“英格兰最穷的人可以和最伟大的人过上一样的人生”,到20世纪有关…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022-04-13 16:42:24

—— 引自章节:王国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