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有着十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从科学和文学的权力场角度解读科幻,同时对科幻作家簇进行了精辟的分类,思想深刻,论据丰富而坚实。
这部严肃厚重、力透纸背的作品,资料丰富、立论严谨、论据翔实、结论新锐,饱含了人性和理性,洋溢着热情与智慧,更展现了对待历史真相的良知和勇气。全书充满真知灼见,振聋发聩
作者简介: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获得者。 《科普创作》《科学故事会》副主编,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幻教育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心灵探险》《生死第六天》《引力的深渊》《中国轨道号》等小说和《科幻文学论纲》《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等学术著作,作品多次获奖。
引子 直面边缘
第一章 作为下等文学的科幻小说
1.蝙蝠、怪鸟和灰姑娘
2.“是我/非我”的游戏
3.科幻理论的作家簇视角
第二章 女性作家簇
1.雪莱夫人的“怪物”
2.勒古恩的“冰星”
3.芭特勒的双重黑暗
4.怪物作为他者
5.我们都是赛伯格
6.科学革命中的女性话语
第三章 大男孩作家簇
1.凡尔纳:十八岁出门远行
2.根斯巴克的“大科学家拉尔夫124C·41+”
3.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围栏
4.纽约的“科幻迷俱乐部”
5.科幻与儿童文学
6.大男孩的未来花园
7.科技乌托邦
第四章 底层,边缘作家簇
1.精英威尔斯
2.唯一国的公民证
3.晚期资本主义的飘零者
4.科技大厦的最底层
5.从乌托邦到恶托邦
第五章 落伍者作家簇
1.俄国:“死光”与“拯救”
2.日本:“舰队”与“沉没”
3.中国:“新梦”与“浮城”
4.后发现代化者的“想象力”
第六章 科幻小说的文学品性
1.思想和认知
2.态度和情感
3.行动特征
4.形式特征
尾声 权力、现代性与科幻的合法性
附录一:部分中英人名对照表
附录二:精选书评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任何人都会同意,女性是科幻小说中真正“他者”的创造者。男性主义、特别是大男孩的科幻中也会出现种种非人的怪物,会有外星人、机器人、奇异的生命,但令人失望的是,男性科幻中的这些非人或类人,通常没有与人类之间的情感纠葛。这里所说的情感纠葛,来源于作者向作品中投入的、非常复杂的、深深的情感。异形类作品让你害怕,这种害怕是外在的怕。一旦去除外在因素,害怕将会终止。恰佩克的剧本中机器人想要暴动,他们不能忍受人类的管制。但这种不能忍受,是针对体制的直接反抗,如果体制松动了,事情就此结束。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中有的是三定律,但三定律是外来强加的,阿西莫夫几乎无法写出机器人内在的感受。这些机器人对三定律怎么想?三定律怎么左右了他们跟人类的爱?阿西莫夫也会写爱,写情感,但这些爱和情感,缺少我们刚刚讨论的那种纠结,爱恨界限过分地分明。但女性作家则完全不同,她们的爱恨交织在一起,换言之,即便你解除了外在的控制,情感纠葛仍然存在。在她们看来,对一个事物的恨是由爱所引起,越爱越恨,越恨越爱。雪莱夫人的科学怪人为什么反抗社会?他太爱这个理想主义的人类社会了。但是,这个社会是男权式的、科技进步式的、消除女性存在的,根本没有怪人的立足之地。勒古恩的主人公怎么能在冬星上一待再待,他是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体验。他是带着对雌雄同体生物的别扭而去的,但这种别扭中如果加载着对另一种生活的好感,则情况完全不同。芭特勒的变性主人公怎么交织了那么多恐惧、疑惑甚至反抗心理,因为他爱外星球的保护者,但同时也恨将成为代孕者的命运。用自己的感受确认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确认自己的生活,这是科幻女性主义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以结果判定动机、以标准压制个性、以速度超越质量、以绝对权力的追求为特征的当代世界,只能是一种他者/怪人的方式。上述论辩中所谈及的他者,和普通文学或文化研究中所说的他者有一些小的区别。通常… (查看原文)
与山月
4赞
2022-07-04 17:29:3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女性作家簇
很快,笔者就已经从浩瀚的科幻文学历史星空中发现了四个重要的簇类:女性、大男孩、边缘人、现代化进程中的落伍者。这些在现当代科幻写作现实中具有类似社会地位/权力背景作家的集合体,构成了本书讨论的主要对象。而从他们的作品中所提取出来的共通特点,最终汇集成了科幻文学的属性。于是,在我的世界里,科幻文学的发展不再简单地成为一段人类如何探索自然、战胜自身、走向宇宙、面向未来的浪漫历史,它变成了一段现代化进程中关涉权力的斗争历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以科学幻想抒写为主要职业特征的当代社会中低位者的迷惘、痛苦、挣扎和反抗。 (查看原文)
杨枫.js
1 回复
2赞
2022-02-11 19:18:12
—— 引自章节:3.科幻理论的作家簇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