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日本的全息导览,重构日本二千年演化史,全面解答“日本何以为当下之日本”
※ 横跨2000年,以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节点,以传统东亚世界体系和近代西方世界体系为框架,从倭王受封、大化改新、白江村之战、元寇、丰臣秀吉、江户时代、甲午战争、中日同盟、二十一条、“满洲建国”到卢沟桥 事变,从黑船来航、明治维新、日俄战争、帝国战略、太平洋战争、东京大空袭、广岛和长崎、麦克阿瑟、东京审判、日美同盟、冲绳到日美贸易摩擦,重构日本两千年演化史。
※ 从东亚、风土、神衹、文字到文明,从清寂、耻感、罪孽、仪式到色情,以日本文化关键词为切入点,探讨日本的原理和变异。
※ 以现代日本政治的秘密(诸如天皇、自民党、行政官员、日本右翼)以及经济的逻辑(诸如爆买、工匠精神、造物、企业经营等)为对象,深度揭示现代日本的深层结构。
※ 新一代日本研究代表人物李永晶,继《分身:新日本论》后的又一力作,融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于一炉,堪称日本的“全息导览”。
【名家推荐】
于中国而言,重要的不是日本的“奇迹”,而是“变异”,以及将日本纳入一个可理解的认知体系。
李永晶的《变异:日本二千年》,堪为“日本的全息导览”, 融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于一炉,重构日本二千年演化史,全面解答“日本何以为日本,尤其是何以为当下之日本”。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
【内容简介】
日本从19世纪后期开始崛起,一举成长为改变东亚与世界秩序的大国;1945年战败后,它很快又再次崛起,如今正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很多西方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日本的奇迹”。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还要继续追问的是:日本是如何从历史上中华世界边缘的蕞尔小邦、一个世界史上无籍籍名的东海小国,转变为让世界惊异的存在?日本如何转变为异于我们的陌生存在?如何理解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上堪称卓异的各种表现?
或者说,与西方视线中的日本不同,我们要理解的不是“日本的奇迹”,而是“日本的变异”,是要建立一个理解日本的框架, 将日本纳入一个可理解的认知体系中。
作者简介:
李永晶,新一代日本研究代表学者。旅日十年,东京大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代表作品:《分身:新日本论》《友邦还是敌国》《东京留学忆记》。
导 论 变异:日本认知与想象的二重奏
上篇 变异
第一章 日本的原理
东亚 造就日本的世界体系
风土 加拉帕戈斯化的文化起源
神祇 初民文化的现代异彩
文字 日本思维样式的形成
文明 日本民族的演化机制
第二章 日本的奇异性
清寂 日本社会秩序的美学根源
耻感 一个生杀予夺的传统观念
罪孽 低犯罪率背后的文化与社会
仪式 日本文化中的彼岸因素
色情 日本风月文化的本质
中篇 日本二千年
第三章 传统东亚世界的竞争者(57—1868)
倭王受封 决定日本命运的历史时刻
大化改新 日本自我意识的形成
白村江之战 在东亚世界的啼声初试
元寇 神国日本的诞生
丰臣秀吉 图谋北京的战国枭雄
江户时代 “华夷变态”后的东亚世界
第四章 传统东亚世界的竞争者(1868—1945)
甲午战争 传统东亚世界秩序的终结
中日同盟 东亚新秩序的构想
二十一条 东亚内战的开启
“满洲建国” 石原莞尔的世界战略
卢沟桥事变 东亚世界史的悲剧
第五章 近代西方世界的挑战者(1853—1945)
黑船来航 从锁国到开国
明治维新 观念的历史力量
日俄战争 东风压倒西风
帝国战略 作为黄种人的代表
太平洋战争 “历史被创造出来了!”
东京大空袭 从重庆开始的因果链条
广岛和长崎 两个“神国”的对决
第六章 近代西方世界的挑战者(1945—2010)
麦克阿瑟 上帝派往日本的使者
东京审判 对旧世界的审判
日美同盟 东亚世界秩序的重构
冲绳 被遗忘的“军事殖民地”
日美贸易摩擦 日本的第二次战败?
下篇 现代日本的深层结构
第七章 现代日本政治的秘密
天皇 宛如自然一般的存在
自民党 实现长期执政的机制
行政官员 隐性的执政党
政治家 武士的后裔
日本右翼 尊王攘夷的现代回声
第八章 现代日本经济的逻辑
爆买 日本商品的民族属性
工匠精神 日本商品的人格呈现
造物 日本生产现场的逻辑
企业经营 命运共同体的创造
日本模式 “日本株式会社”的章程
福利社会 “日本型社会主义”的虚实
第九章 日本的困境与未来
少子高龄化 人口危机的政治议程
靖国神社 民族国家的原罪
战后体制 东亚世界秩序的缩影
和平宪法 未完的世界主义理想
终 章 日本二千年的启示
附 论 我们是谁:从日本的回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个问题把我们导向了严肃的思考。事实上,当我们在日本社会和文化的某些领域中发现“变态”现象时,我们正是用它指称一种和我们不同的、日本自身特有的形态;而“变态”的称谓,恰好表明了我们对日本特殊性的一种朴素感受。
其实,从字典的标准来看,“变态”有两种严肃的含义。首先,它是指事物的形态或姿态发生了改变、变形,是指一种“变化了的形态”;其次,它是指一种“非正常的状态”。无论哪种含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说“变态”时,我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常态”,即我们自己认为的“正常”标准。因此,“变态”在本质上是指一种和我们预设的标准不同的状态,我们可勉强称之为“非常态”。
日本的这种非常态现象,似乎举目皆是。日本人对汉字的用法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比如,他们的地名或姓氏里面有“我孙”、“我孙子”、“吾妻”这样莫名其妙的说法,而名字里则有“龟太郎”、“花子”等同样不可思议的叫法。这种奇异的汉字用法不胜枚举,但如果我们不以我们自己当下的用法为准绳去判断,就很难说日本的用法“变态”了。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日语中有“雪隐”一词,看上去颇有意境,但意思却是“厕所”,这似乎显得很不可理喻。但翻阅日文字典我们会发现,这个用法其实出自中国佛教典故,源于雪窦禅师在浙江雪窦山灵隐寺司职清扫厕所的故事。“雪隐”的这种古典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几乎已完全隐去。
再有,日本的和尚可食肉,可饮酒,可娶妻生子。即使走在东京、大阪等现代化大都市的街道上,你也会随时发现大小不一的佛教寺院,而佛寺里面通常就是墓地,密密麻麻地竖立着木制或石刻的墓碑。日本人的社区和墓地毗邻而居,阴阳两界似乎相安无事;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日本的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还会投放关于如何办理个人丧事、料理后事的广告。我们觉得这些现象是一种“变态”,它的佛教规定违背了中国现行佛教“断酒禁肉”的戒律(形成于南北朝时期),而它的生死观也和我们中国人… (查看原文)
懒残僧
2024-06-29 11:06:09
—— 引自章节:导 论 变异:日本认知与想象的二重奏
对于此间日本经济与社会变化的认识,西方学者并未简单地闻鸡起舞。在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末,有一本关于日本经济成长奥秘的书《日本第一》异常畅销,该书的副标题是“对美国的启示”,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东亚史专家傅高义(EaF。Vogel)。《日本第一》的日文译本,在2004年出了新版;新版前言中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傅高义指出,人们齐声说1990年代的日本“失败”了,但这是一个过于夸张的说法。他这样反驳道:
西欧的一部分人不看日本的生活水准有多高,而是仅仅强调日本内需的衰弱。可是,在1990年代,日本消费者比美国人使用了更多的彩电、音响、相机、游戏机、手机。日本大街上行驶的汽车,平均比美国的更新,装备更齐全。到日本旅游的西方人,更是感叹大街上、地铁里的日本人服装精良,仿佛身着时装一样。1 (查看原文)
懒残僧
2024-06-29 11:42:08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日本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