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钱颖一在1995年到2017年6月期间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78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在2003年出版的《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续集。

本书把对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建立在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由“改革与发展”、“制度与转轨”、“学理与中国”三编共10章组成。作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参照基准和分析工具,剖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给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回答,提出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依循着本书的内容,读者可以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近39年前行的轨迹,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崛起的贡献,领悟现代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

作者简介: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2006年9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引言
理解经济学研究
(2016年12月4日)
第一编 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 理解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与国际视角
改革的两大精髓: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
经济转型的本质:政府与市场边界调整
冷静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世界
第二章 透视经济增长
把激励搞对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GDP不是万能的,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增长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增长与转轨
分析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办?
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三驾马车”,是创新
第三章 解析结构问题
分析收入分配的视角
从GDP数据看经济结构问题
中国的资本回报率
经济结构调整的制度性困难和挑战
财富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四章 创新、创业、企业家
硅谷创新创业模式
硅谷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语言是挡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征途上的一座山
硅谷的移民企业家
关注企业经营环境
世界500强不该只有一家中国民营企业
颠覆性创新下的发展战略
发展新动力的“双引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化建议
自下而上的创新
企业活力与企业家精神
第五章 全球经济中的中国经济
用世界和历史眼光看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
全球化下的中国和世界
世界经济变局:问题与思考
理解经济“新常态”
未来经济六大趋势与企业家精神
第六章 改革进行时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
宏观调控不是市场监管
竞争才刚刚开始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观察
改革是商业银行的根本出路
严守财务纪律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对“十三五”规划建议:培养创新型人才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要把激励搞对
读“十三五”规划(草案)
产权安全是一件大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二编 制度与转轨
第七章 转轨中的过渡性制度
企业的政府所有制: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不完善的制度
看待转轨成败需要第三种视角
第八章 市场、政府、法治
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
市场、政府与法治
走向好的市场经济,避免坏的市场经济
《物权法》的经济逻辑
再谈《物权法》的经济逻辑
法治是制度的基础设施
法治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编 学理与中国
第九章 经济学家的思想
哈特:基于不完备合同的企业理论
米尔格罗姆、罗伯茨:经济学运用于组织和管理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贡献
马斯金:机制设计理论与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科尔奈:中国特色与普世价值
威廉姆森:经济变迁中的企业组织
科斯与中国
哈耶克:自由和市场的力量
吴敬琏:用现代经济学讲述中国经济改革故事
哈耶克:计划与市场的争论
麦金农与中国经济改革
青木昌彦与比较制度分析
诺思的遗产
拉丰对经济学和经济学教育的贡献
哈特、霍姆斯特朗:合同理论的中国意义
阿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
第十章 连接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一个经济学家的思考
理性的激情
连接现代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改革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产权决定激励,激励主导行为,行为影响效率。经济学中讲的效率表现在‘蛋糕’能否做大,经济发展是否比较快,以及是否可持续。界定清晰且安全的产权,使人们有激励从事增加社会价值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在任何经济中,产权都受到两方面的威胁,即来自私人的和来自政府的侵权或掠夺。这两种掠夺是造成‘坏的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向中等收入行列迈进时,人们对产权界定、保护、交易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等收入阶层有保护个人财产的需要。第二,私有企业有做大、做强的需要。第三,反腐败和发挥企业家精神的需要。 (查看原文)

Cos但丁
2018-10-19 17:35:42

—— 引自第311页

中国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呢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地方政府的深度参与。这就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作用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是什么?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财政税收提供重要激励,干部任免机制提供重要激励,地区间的竞争也是重要激励。这些激励可以产生多重效果,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扭曲经济行为的一面,这取决于激励的形式、权力配置的方式等。‘
我们有两个理论框架:一个是我和许成钢提出的“M型”和“U型”组织形式的理论框架。“M型”是按照产品和地区的组织形式,“U型”是按照职能或产业的组织形式。这个理论框架最初是用来分析大企业内部组织的,由钱德勒和威廉姆森提出。我们的工作是把这个框架扩展到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中的整个经济体。
在M型组织形式下,企业更多的归属地方政府控制,加上地方分权的财政激励,地方政府对发展本地经济,特别是发展新企业有很大动力。相比而言,在U型组织形式下,企业是按照行业归属不同部委控制。虽然后者在规模效益上有优势,但是在激励上有劣势。
另一个框架是我和温加斯特、罗兰使用的“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联邦制”起源于政治学,“财政联邦制”最初是公共财政学种用来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品提供问题,我们的工作是把它扩展到政府在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转轨中政府与促进市场成长的关系。
建立理论框架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做跨国的定量实证比较。比如,在我同合作者做的与俄罗斯的比较中发展,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本地经济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本地经济越发展,该地方政府的收入越高。但是在俄罗斯,两者是完全不相关的。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越好,中央政府拿走的钱越多,多到正好全部抵消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好处。这种比较很能说明问题。它是激励理论的应用,但应用到了新的领域,就是转轨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并且把地方政… (查看原文)

Zophiel
2020-11-01 10:05:45

—— 引自章节:理解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