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性之后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对从康德以来的批判哲学进行溯源式的再思考和批评,证明唯一绝对必然的就是自然法则的偶然性。本书让思考的对象从局部的关联转变为绝对之物,将其放置在与人世经验完全不同的关系中,进而化解传统哲学中“经验”与“超越”的区隔。

作者简介:

甘丹·梅亚苏(Quentin Meillassoux,1967—),法国人,1988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是备受瞩目的当代哲学的希望之星。2006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有限性之后:论偶然性的必然性》、《数字与塞壬》、《形而上学和科学外世界的虚构》、《没有将来的时间》和《迭代、反复、重复:无用的符号的思辨分析》等著述,广受好评,也颇受争议。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 前先祖性 5
第二章 形而上学、信仰主义与思辨 57
第三章 事实论性的原则 99
第四章 休谟的难题 161
第五章 托勒密的反击 22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们只要想想胡塞尔著名的侧现’( Abschattung)理论就行了:我们永远不可能一次性观察到一个立方体的所有侧面,它总是在其给定性的核心保有某些不被给定的部分。一般而言,即便是最初级的知觉理论都会坚持一点,即对物体的感官理解,不论是空间上的还是时间上的,总是以某种无法被理解为背景的。因此,对海洋的视觉体认预设了对其深度的无体认;我们早起听见的涛声,也是以我们前夜未曾听见的涛声为前提的,等等。 (查看原文)

好了日inutile
2赞
2020-01-06 16:25: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前先祖性 5

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原本被划归于相关主义式循环的那种至高的必然性就将会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样子:事实性将呈现为一种关于绝对之物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终将把思考的不可能性,以及至今为止一直被误读的东西,全部重新置放回事物内部。换句话说,我们不应把内在于一切事物的理由的缺失,理解为思考在寻求终极理由时必然遭遇的限制,而必须将这种理由的缺失,理解为是且仅是存在物的终极特性。我们必须将事实性转换为事物的真正属性,正是由于这种属性的存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以及每一个世界的存在都是非理由的,且它们因此都有可能毫无理由地变成其他的样子。我们必须把握住一点,即理由的终极的缺席——我们称之为“非理由”——是一种绝对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属性。 (查看原文)

吃月亮的人
1 回复
2赞
2021-12-17 01:20:02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事实论性的原则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