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先锋派理论》作者首先阐释了批判科学的概念,说明批判科学要反观科学本身,说明科学知识是在什么社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由此转到对先锋派理论的讨论上来,指出审美范畴不是永恒的,而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先锋派则是对这些范畴的批判。书中专门讨论了艺术自律问题。自律使艺术离开现实生活,而先锋派艺术则使艺术回到现实。最后,作者讨论了介入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生活与艺术相互干预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体制问题。本书是西方探讨先锋派理论影响最大的专著之一。 “就其对先锋派所作的准确而带有历史性思考的界定而言,比格尔《先锋派理论》一书的价值是怎么会计也不过分的”。
作者简介:
彼得·比格尔(Peter Burger),1936年生,1971年起任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著有《先锋派理论》、《现代主义的衰弱》、《唯心主义美学批判》、《中介一接受一功能》(论文集)和《艺术体制:现代德国文化与文学》(与克丽斯塔·比格尔合著)等。
英译本序言:现代主义理论还是先锋派理论
作者前言
引言:先锋派理论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 对批判的文学科学的初步思考
1.解释学
2.意识形态批判
3.功能分析
第二章 先锋派理论与批判的文学科学
1 审美范畴的历史性
2 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中艺术的自我批判的先锋派
3 有关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的讨论
第三章 论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艺术自律问题
1 研究问题
2 康德与席勒美学中的艺术自律
3 先锋派对艺术自律的否定
第四章 先锋主义的艺术作品
1 论“作品”范畴
2 新异
3 偶然
4 本雅明的讽喻概念
5 蒙太奇
第五章 先锋派与介入
1 阿多诺与卢卡的争论
2 结束语及对黑格尔的评论
德文第二版后记
注释
书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恢复艺术体制与恢复“作品”范畴表明,在今天,先锋派已成为历史。当然,甚至在今天,还有人企图延续先锋主义运动的传统(这一概念能够被写在纸上而不陷入到明显的自相矛盾之中,再次显示出先锋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种企图,例如由此而出现可以被称为新先锋主义的一些事件,已不能获得达达主义者的展示所具的抗议价值,尽管它们也许比前者在准备和处理上要好得多。这部分是由于先锋主义的影响失去了惊世骇俗的价值。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先锋主义者所想要实现的对艺术的扬弃,它对生活实践的回归,在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在一个变化了的语境中,使用先锋主义的手段来重现先锋主义的意图,连历史上的先锋派所达到的有限的效果也不再能达到了。就先锋主义者希望以此来实现扬弃艺术的手段却取得了艺术作品的地位而言,生活实践将被更新的主张不再能与对这些手段的使用合理地联系在一起。更明确地说:新先锋派将作为艺术的先锋派体制化了,从而否定了真正的先锋主义的意图。这独立于艺术家关于他们行动的意识,艺术家的意识本身也许完全是先锋主义的。正是艺术家作品的地位,而不是他们对于自己活动的意识,确定了作品的社会效果。新先锋主义艺术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律艺术,它意味着否定先锋主义的使艺术回到生活实践中的意图。对艺术的扬弃的努力成了艺术的展现。不管生产者的意图如何,这种展现获得了作品的性质。 (查看原文)
凡尼塔
2赞
2020-11-07 17:28:37
—— 引自章节:1 论“作品”范畴
在资产阶级艺术体制中起作用地艺术作品地自律地位及其概念即已暗示着一种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对于意在从一定的距离对世界作阐释的艺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样一种审美活动来说,一种关于艺术作品是封闭的/尽管是“复杂的”整体的概念,是合适的。然而,先锋派的审美实践却以干预社会现实为目的。【yesir:阿多诺/本雅明/叔本华等,对于社会的悲观,实际上乃源于对人性恶的认可。】先锋派看到了资产阶级艺术体制的有机整体概念使艺术处于无力干预社会生活的状态,因此发展出一种不同的关于艺术作品的概念。这一概念显示出,如果艺术家创造非封闭的/向着补充性反应开放的艺术断片的话,那么艺术就由重新融入社会实践的机会。这种审美偏短与浪漫主义艺术品的有机整体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它向挑战者挑战,使它成为接受者自身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感性的-物质的经验相关联。 (查看原文)
豆友46085054
2017-08-02 14:53:40
—— 引自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