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岩岩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质演化和文明演进、帝王封禅与儒释道融合、区域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转变、祭祀礼制与民间信仰的流变、生命尊严与人本精神的追求、建筑石刻壁画等艺术精神的表达六大方面,系统解读泰山文化,揭示泰山成为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魅力与文化价值,为读者提供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泰山文化读本。

作者简介:

序/1
引言 又见泰山/1
一、洪荒与文明:“歌未竟,东方白”/5
横空出世—从沧海走向桑田/7
三起三落,在奋发中诞生/7
三大断层:搭台“三门”胜迹/15
一山高拔:“迢迢造天庭”/18
四时回转,铺陈一路风景/25
汶水汤汤:从混沌走向文明/35
一个地下秘密的发现/40
一个太阳部落的叙事/43
一个字写就史书五千年/44
一叶知秋见精神/48
二、神圣与谦卑:自尊、自信、自强/55
“仰之弥高”— 一个不曾改向的信念/57
“泰山”名之由来/57
“登泰山而小天下”/60
“受命然后得封禅”/63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64
“厚德载物”—“泰山不让土壤”/67
以德担当/67
儒道和合/70
佛光流照/72
“大合鬼神”/74
多边共处/76
三、冲突与融合:认知价值的嬗变/83
民族认同—从区域文化走向主流文化/85
秦皇汉武的尴尬/85
“至上神”的确立/89
儒生与方士的较量/90
时空转换—走出海岱分野/92
广泛的认可性/93
区域的超越性/98
流传的久远性/99
四、生命与尊严:人本精神的回归/109
“生生不息”—“人道”之本/111
“生”,神祇本性的还原/111
儒、释、道,对“生”的释读/118
精神永在—生命的赞歌/128
“重于泰山”:人生价值的取向/128
“高山流水”:知心知遇的考量/131
“泰山北斗”:理想人格的境界/133
负重登攀—“挑山工”风范/136
不期而遇:“初识挑山工”/137
踏石留痕:“一个汗珠子摔八瓣”/139
山高路远:“快活三里不歇脚”/141
五、礼制与世俗:祭祀的流变/143
祭秩的礼制—朝廷作为/145
祭祀的形式/147
诸侯的荣耀/152
朝廷的盛典—封禅、巡守、告祭/153
生活的行歌—民间朝山/158
香客的名义/158
进香的礼数/167
香客之家/172
百姓的狂欢节—东岳庙会/176
六、艺术与精神:心灵的共鸣/183
凝固历史—建筑华章/185
天子之庙—岱庙/186
天上宫阙—碧霞祠/196
佛国奇葩—辟支塔/201
“天关”之门—南天门/208
佛道同宫—红门宫/216
铭镌文明—石刻丰功/220
“卓越千古”—泰山秦刻石/222
“榜书之宗”—经石峪/226
“天下大观”—唐摩崖/230
镇山之铭—“五岳独尊”/236
建醮第一碑—《双束碑》/238
国宝家珍—礼器臻美/242
珠联璧合—镇山三宝/243
礼器大成—华美五供/246
吉祥符号—“七珍”“八宝”/250
溢彩春秋—壁画光影/255
巡守的变相 礼乐的缩影/258
人鬼相杂 人间地府同逍遥/268
显山露水 人及寸余/273
结语 再回首/282
主要参考文献/29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