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作者简介:
马修•波利 (Matthew Polly),美国旅行作家。
1992年,21岁的马修前往中国,在河南少林寺学艺两年,拜释永信为师,是少林寺第一位正式的美国弟子。
2003年,他应邀在著名的在线杂志Slate.com上撰写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旅行文章。2007年,马修的回忆录American Shaolin 在美国出版。2011年,他出版了另一部非虚构作品Tapped Out,记录了他受训两年并最终成为一位综合格斗师(MMA)的经历。目前,他正在撰写一部关于李小龙的书。
序幕
第一部流浪
1第一步15
2移途迷失24
3睡美人37
4功夫世界51
5灯光、相机、动作65
6一瓶可乐和一个微笑73
7背叛80
第二部见习
1吃苦87
2表演是第一要务105
3中药116
4室友129
5少林冠军147
6神圣与世俗161
第三部起步
1散打181
2宣传无小事196
3铁臂男孩203
4台湾情结214
5划拳219
6疯狂的交涉230
7挨打244
第四部学徒
1让人“高兴”的结局251
2铁裆功258
3教训279
4第六人种283
5黄色笑话与啤酒296
6骄傲与忏悔306
7另一个美国人320
第五部弟子
1挑战赛333
2管理情人347
3锦标赛363
4一切都已搞定393
5洋枪404
6结局409
尾声
作者说明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美国是个不错的国家,很强大。”
“不,也就是个平均水平。”
“哦,不,美国好极了,不像中国。中国不行,太落后了。”
“但是你们发展很快。”我说
“不够快,我们还得五十年才能赶上美国。”
“但是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发展比美国快多了。”我说,
自心想自从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腾飞之后,中国在过去
十年里已经是两位数的GDP增长值了。
“你是说只有经济方面增长快啊,”他领会了我的意思,
说道,“你不觉得政治方面也在进步吗?”
“没觉得。”
“唉。”他叹了口气便不说话了。
我这才注意到他的反光镜上挂着毛泽东的袖珍肖像,翻转时,我看到另一面是周恩来的肖像一一他是共产主义的英
雄,也是1970年代中美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人物
我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往下说
“你怎么看那些事儿?”我问。
我预计他会闪烁其词,或者他可能都根本不清楚那些事儿。但是,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我觉得那些大学生太蠢了,他们应该很聪明啊,嗨,这些大学生真是!”
“你是什么意思?“他们知道什么是民主?他们知道怎么管理政府?中国
五千年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过民主。就凭这些愚蠢的大学
生,还想革命?他们想要民主?放屁!”他骂道,“简直是
(查看原文)
凌放
3赞
2020-10-10 22:22:18
—— 引自章节:2移途迷失24
放屁!”
1990年代早期,不到百分之五的中国学生上了大学,所以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们。
我又说:“但是自由很好啊……”
“自由?我们怎么得到自由?革命吗?革命是不会带来自由的。革命会带来混乱。混乱会带来什么?饥饿!谁会饿死?不是那些大学里不懂事儿的毛孩子,是穷人!穷人会饿死的!”
“但是你不觉得有更多的政治自由更好吗?”
“政府给了我们经济开放的权利,人们越来越富有。作为回报,我们就不应该再自寻烦恼,要求政府政治开放。”
我靠在座位上。这不是我想的那样
“你们不想两者都要吗?”我问。
“中国有句话,慢慢来。瞧瞧俄罗斯,它以前是中国的老大哥,它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接着你们美国人跑去告诉他们,政治和经济开放得同时兼顾。他们现在怎么样?现在,俄罗斯女孩儿都跑来中国做妓女了。现在,我们是老大。”
剩下的路程中我们再也没说话。
接下来的两年里,我问了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北京的大学生,我问他们怎么看那场事件,听到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回答,尽管通常大部分人对那些游行示威者没有那么蔑视。他们告诉我,这场示威活动太草率了,中国还没有为民主作好准备。
“乱”是中国语言中最会引起恐慌的词了,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历史,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查看原文)
凌放
3赞
2020-10-10 22:22:18
—— 引自章节:2移途迷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