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在这部对西周研究有奠基之功的《西周史》中,作者着重的是,西周从一个蕞小的部落,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超越国家的封建秩序。作者尽力描述西周在成立国家以后,内部的改变,尤其是提出国家统治机制的发展,以至于职务专业化、逐步形成官僚体制的过程。作者也提出,西周中叶以后,经济力量逐渐发展,呈现了政治力量以外的社会力,例如,裘卫家族如何从皮毛商人,因其财富,一步一步踏入政治上层。在文化发展方面,则着重在西周文化圈的的扩张,甚至超越了政治力量的版图。
本书出版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又有许多新发现,故作者邀请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为本书增补第二版作长跋,描述二十多年来种种考古新发现的大概情形,使得《西周史》的读者,从这些新数据上,可以想象还有多少应当涵盖的问题可以讨论。
作者简介: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
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1965)、《汉代农业》(1980)、《西周史》(1984)、《我者与他者》(2010)等。
三联版新印本序(二〇)
前言(一九八四)
再版前言(一九八七)
“三联版”序(一九九三)
增补本序(一九九九)
第一章 由新石器时代到商代
第一节 中原的新石器文化
第二节 中原四周的新石器文化
第三节 商以前的国家与部落
第四节 商代的青铜、制陶与建筑
第五节 商代的国家
第六节 商代的农业与文字
第七节 结论
第二章 周的起源
第一节 周人祖先
第二节 考古资料上的先周文化
第三节 周人的迁徒
第四节 周人与西方羌族的关系
第五节 渭域创业
第六节 周原的遗迹
第七节 商周间的关系
第八节 一个推测
附录:谈西周文化发源地问题
–与许倬云教授书
古公賣父时代的先周
–谨答饶选堂(宗颐)教授
第三章 克商与天命
第一节 周人的实力
第二节 实始翦商
第三节 武王克商
第四节 周人的天命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华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迁殷遗民
第二节 周人与殷人的交融
第三节 周人与其他姓族的关系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封建制度
第一节 分封的本质
第二节 诸侯徙封的例证
第三节 氏族组织
第四节 封建制的层级
……
第六章 西周中期的发展
第七章 西周政府组织
第八章 周人的生活
第九章 西周的衰亡与东迁
结论
引用书目
附录 西周考古的新发现和新启示
图版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郁郁乎文哉,吾从厨 (查看原文)
大甜甜~~
7 回复
1赞
2012-08-30 21:25:16
—— 引自第329页
若以西欧中古封建的契约关系来讨论西周分封的封建制度,二者有可以相比之处,也有不须相比之处。西周诸侯以典策与瑞玉代表相约的任务,以礼物与荣宠申明其责任。这自然已是约定的关系了。诸侯的子孙必须朝觐以再受命,正表示约定的关系仍是存在于王与诸侯个人之间。策命必称扬祖先功烈及双方祖先的关系,则又不外重申列代旧约了。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纽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反之,西欧中古历史,异族一波一波的侵入,旧入与新人之间,及新来的异族彼此之间,原无君臣血亲姻娅诸种纠葛。在无秩序中,澄清混沌,建立新秩序,主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明白规定,也必须在神前立誓许愿,以保证彼此信守不渝。这点是西周历史与西欧历史相异之处,也因此导致两种封建制度各有其特殊的形式。
当然,西周的封建社会也有确立个人间主从关系的制度,是即委质为臣的约束。因此,西周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有个人的承诺与约定,另一方面又有血族姻亲关系加强其固定性。二者相合,遂有表现于彝器铭文的礼仪,礼仪背后,终究还是策名委质的个人关系。上对下有礼,下对上尽忠。史官读命书,受命者受策。加之以赏赐,信之以瑞玉,正是为了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查看原文)
K
1 回复
1赞
2017-06-04 17:22:22
—— 引自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