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者始终以封建社会的全部社会现象为讨论的对象,注意其整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不论我们以为封建社会发生于何时代,崩溃于何时代,此文都不失为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概括的描写。详细内容因时代不同或有变更,特征或一般的现象却是不会变的。从这一点来看。这篇论文,是对于研究我国封建制度不无参考价值的。
作者简介:
瞿同祖(1910-) 归侨历史学家。长沙人。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年赴美国,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员。后去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5年回国,历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湖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出席第二十七届欧洲汉学会议。1985年,以高级学者名义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阐述儒家思想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关系。著有《中国封建社会》、《清代地方政府》、《汉代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
陶序
杨序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牲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 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
第三节 公产制与安定的生活
第四节 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
第五节 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完成
第一节 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 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
第三节 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 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 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第一节 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 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 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 封建社会宗法制度
第一节 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
第二节 嫡庶制度
第三节 承继法
第四节 祭祀
第五节 婚姻
第六节 丧葬
第五章 封建阶级
第一节 贵族与平民
一 天子
二 诸侯
三 卿大夫
四 士
五 庶人
第二节 奴隶
第六章 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 贵族阶级之优越
第四节 平民之义务权利
甲 义务
1代耕
2献纳
3役
乙 权利
第五节 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 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 祭祀
二 婚姻
三 丧葬
四 服饰器用
第七章 封建政治
第一节 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 分化
二 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 封建官吏
第三节 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 兵制
一 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 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 各国军数
四 操阅
第八章 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 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 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 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 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由于封建政治的成立,王国及封邑便不能不维持其整一,而由一人来统治。为了应付这种需要,于是为宗法制度中心的嫡庶分别应运而生,确定以嫡长子的身份来承继国土田邑。这是当时所谓圣人如周公者为百世着想所创立的抑制紊乱及争执的方法。否则封邑领土的完整,封邑人民的治理,赋役的征收,都要发生问题,而影响及封建组织的破坏。当时圣人所以极力提倡宗法者在于此,当时宗法制度所以盛行于天子诸侯卿大夫阶级,而不甚为庶人所注意者,也由于此。庶人无田邑,所以用不着它,所谓“礼不下庶人”者,礼便是以宗法为基本的祭祀婚丧等制度。庶人用不着讲求这些用以维持封建系统的礼或宗法。 (查看原文)
寒鲲
1赞
2016-06-04 20:22:49
—— 引自第90页
无论何种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功能,而将转变为另一种社会时,它的社会组织与功能自然也有显著的变化;否则旧的社会不会改变,而新的社会也断不能形成。所以我们想研究某种特殊社会,最好能把握住前一期社会的结构,及其转变蜕化的过程,以至于另一种社会结构的形成。这是最妥当的方法,可免去观察上的许多错误。 (查看原文)
寒鲲
2016-05-29 16:55:33
—— 引自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