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一个较为完整而系统的形式,将我从1958年到1969年发表的有关五胡北朝史的一系列论文加以编修而成的。在整个编修过程中,论文题目以及内容较之原文都作了一些修订,其中几篇还进行了大幅度缩减。此外,为了使各编各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又重新增加了一些章节。不过这些修改工作尽量限定在技术上,而不致使其影响全书的主旨。 通过一定的排列来看这十年间写成的文章,就会发现内容涉及五部北朝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关注的问题大都集中于政治史,书名或许叫五胡北朝政治史更为妥帖。但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推动上述研究的我自己的学问志趣与隋唐帝国的形成问题密切相连接之故。

作者简介:

谷川道雄,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继内藤湖南、京崎市定后日本研究魏晋隋唐史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序章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第二章 慕容国家的君权与部族制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家史上苻坚的位置
第二编 北魏统一帝国的统治结构与贵族制社会
第一章 北魏的统一过程及其结构
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
第三章 北魏末期的内乱与城民
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第一章 北朝后期的乡兵集团
第二章 北齐政治史与汉人贵族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北周的天王称号
第四章 周末隋初的政界与新旧贵族
补编 府兵制国家论
第一章 武川镇军阀的形成
第二章 两魏齐周时期的霸府与王都
第三章 府兵制国家与府兵制
第四章 西魏二十四军的成立与豪族社会
第五章 府兵制国家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北魏末期的一个倾向是门阀子弟喜好京官,忌避为郡县守令。比起做乡村的朴实的领导者,他们更崇尚首都那华美的官廷生活。尽管平时有着许多豪言壮语,但当战乱纷起,被任命为一军之将出征时,他们却个个束手无策。尔朱荣最终决心残杀朝士,据说就是因为这些都市贵族的柔弱性以及骄慢曾经刺激过他之故。河阴之变、孝庄帝暴死、孝武帝西奔等,面对这些迫临身旁的事态,那些贵族并无任何有效的对策,他们或是寄身于四方群起的豪侠,或是走上隐于名山之道。以乡村为背景,希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克服危局的望族出身者作为一种类型,暂且称之为“豪侠”,而与之相对的贵族形象却可以用“浮华”之语来形容。这种两极分化与贵族个人态度的分化同时进行,可以说是贵族精神本身的分化。
说东魏一北齐的政治史是“浮华”再次压倒“豪侠”并夺回中央政治领导权的过程并不过分。以质朴为宗旨的西魏一北周,其政治与此截然不同,限于篇幅,对此不能详述。不过,西魏在大统九年(543年)以后的政策方针是积极推行乡兵的结集,这就是对北魏末年以来的乡兵结集予以制度化与普遍化。如果这一看法不误,那么东西两魏政权在政治方向上就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同时它还预示了隋唐政权的特征。也即是说,从传统的门望到奴婢,各种各样的阶层之间出现水平化的现象,其中的一个结晶即为武力集团这一形式,由此形成了武人色彩浓厚的新贵族阶级,可以说这一现象就隐藏在统一帝国建立的背面。 (查看原文)

昆仑山上一棵草
4赞
2023-02-08 12:48:52

—— 引自章节: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对此,人们经常把南北朝到隋唐的发展看作王朝与贵族相互斗争最后由前者占据优势的过程。但是,这样的理解是抓不住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在这里,弄清包含在贵族社会内部的非贵族因素即民众的力量逐渐增强并走向自立之道的历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寒人、寒门进人仕途,工商业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活动,各种贱民在身份上的变化,再加上发生于外部的异民族的南进及其王朝建设等等,诸如此类现象在南北朝时期业已出现。贵族社会由此而发生某些变化,贵族与非贵族因素缠绕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也导致了贵族社会的变异。显示这种变化程度与变化状况的,不是别的,正是制度。事实上,到南北朝后期,土地所有、聚落组织军队制度、官僚机构等各个领域内部都可以看到制度上的变化。隋唐帝国正是建立在这些新制度之上的。 (查看原文)

昆仑山上一棵草
2赞
2023-02-06 13:17:0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