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是怎样从落后的状态乘时崛起,提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因史任务?
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管。它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的发育成长,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用野蛮手段建立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制充,暴力离散母族,把拓跋中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守成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的野蛮物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中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载剪成皇帝史学 振,根源盖由于此。
本书初次发表“猗卢之碑”残石版资料,亦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简介:
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前言
一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
1 《魏书》“子贵母死”所据的汉典和旧法
……
二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1 贺兰与拓跋
……
三 独孤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二
1 前秦灭代以后的独孤部
……
四 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开局修史,不但当局有所标榜,有所避趋,史臣也会有所迎合,而执事者又迎合史臣。崔浩总裁史事,首在破邓渊狱后史臣裹足局面,一切惟“务从实录”是崇,显示自己忠于太武帝的付托。而竞趋之士又为了迎合崔浩,以国史刊石立衢,“欲彰浩直笔之迹”。古来权势宠幸于臣君相与之际,有时未达一间,酿成事端,自贻伊戚。智如崔浩,也不免忘乎所以,竟不思伴君伴虎之谚。所以高允议论崔浩国史刊石诸事,竟说出了“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世之祸”的重话来。崔浩希君之旨,以实录为依归,以直笔相标榜,终于栽倒在直笔之下!他可能至死也未曾明白人主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直笔。人主的复杂心态使希旨者祸福无常,给史学造成祸害,问题不正是处在“分寸之间”吗? (查看原文)
方琢月
9赞
2020-01-09 14:40:44
—— 引自章节:《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
高允自言"然浩综务处多,总裁而已。至于注疏,臣(高允)多于浩",见《魏书•高允传》。此处"注疏"二字,当作"著述"为是。 (查看原文)
菅原舜水
5 回复
2013-06-19 08:41:52
—— 引自第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