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最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识,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义和团,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最后八国联军借护卫使馆之名兵临北京城下,动荡混乱的大清朝局终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
作者简介:
黄治军,曾任《旅伴》杂志执行主编。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痴迷于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对于清亡的疑问,仅甲午战争看过的史料就不下百种。经过没日没夜的三年苦写,终于著成长篇历史读物《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一章 强拆血案:武术大师赵三多自创义和拳会
强拆血案案发梨园屯
“六大冤”的上告之路
“十八魁”拜师赵三多
赵三多将队伍改为“义和拳”
绝境中的赵三多亮出“扶清灭洋”!
第二章 义和拳的“神化”之路
朱红灯成为“神拳”领袖
大水之后,神拳兴起
无力灭拳,慈禧连撤山东巡抚
第三章 党争的开始:端王集团的惊世废立阴谋
慈禧给了端王集团夺权良机
“临朝训政”给慈禧带来的掌权软肋
权力的游戏:慈禧不能也不敢废光绪
八旗军对慈禧权力安全的威胁
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荣禄崛起
荣禄的故事
荣禄组建武卫军
从帝后权斗到满汉党争
第五章 权力安全:慈禧维持统治的核心
慈禧的制衡术
东交民巷的十一国公使
再次造谣!端王集团的最后一搏
公开警告!汉党和公使联手将废立野心扑灭
第六章 党争的发酵:山东巡抚之争
“屠户”毓贤成为新任山东巡抚
毓贤提出“收编”义和拳政策
“天下义和团扶清灭洋!”
袁世凯被“运作”成山东巡抚
袁世凯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平乱
端王集团决定利用义和团
第七章 义和拳进京前的疯狂
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四大利益集团
直隶义和拳:无统一领袖的组织
裕禄火上浇油式的“救火”
“禁”和“剿”——慈禧对待义和拳的根本态度
第八章 义和拳是如何进北京的?
洋人的反击:史上最强保安队非法进京
洋人,慈禧掌权的最大威胁
禁旅八旗趁势将拳民“放”进北京!
第九章 端王步步紧逼,慈禧调军自保
骚乱大爆发,端王集团武装政变在即!
董军进京,端王集团趁机再次生事
第十章 被内外势力逼到绝境的慈禧进退失据
调董军出城
杉山彬被董军刺死
义和拳突进内城!
冤冤相报:洋人主动上街剿杀拳民
北京局势失控,慈禧急召李鸿章来京
第十一章 开战决策的秘密:最后的御前会议
第一次御前会议:决定对“猎取拳民行动”反击
大敌当前,两派仍在为利益而争斗
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做战前动员
第三次御前会议:讨论要不要攻打使馆
第四次御前会议:慈禧对是否攻打使馆做最终决定
第十二章 向十一国开战
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大街上被枪杀
开战!
慈禧之误
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卫战:优势下的惨败
西摩尔大军“失踪”之谜
大战之前
罗荣光的抵抗
大沽口炮台沦陷过程
罗荣光自杀殉国
第十四章 租界之战:裕禄的一场政治表演
裕禄参战
如何汇报战况:裕禄写奏折的艺术
贻误战机,八国联军完成合兵
第十五章 “ 东南互保”:大臣的算计
“东南互保”出台背后的隐情
袁世凯的算计
八国派遣援军的秘密
第十六章 聂士成:最后一位传统名将之死
聂士成和拳民的恩怨
英雄末路:聂士成之死
日军首次对中国使用毒气
日军攻陷天津
天津周边的战斗
裕禄的结局
第十七章 四千发炮弹攻不下使馆:荣禄的秘密
李秉衡组建通州防线
荣禄大军为何攻不下使馆区
北京城内十万义和团民的结局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
第十八章 北京的沦陷
英军从“下水道”爬进内城
攻向皇宫!
慈禧挟光绪出逃前,命人处死珍妃
第十九章 八国联军在京津的暴行
疯狂的洗劫
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和强奸
对八国联军的最后痛击即将开始
第二十章 李鸿章一生的最后一次议和
慈禧很早就在暗中“求和”
八国联军提出“惩凶”
义和团成了和谈的最大牺牲品
赔款数额的确定过程
“门户开放”政策和“庚子退款”之谜
1899年9月6日,美国正式向各强国提出外交照会
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之乱的终极启示
利益的战争:各怀鬼胎的八国
专制王朝带来的传统文化的顽固
大炮轰入的文明必然遭遇野蛮捍卫的尊严
列强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日俄战争即将打响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作为史上唯一一位由赤贫起家的皇帝,朱元璋对专制有着无比的痛恨,但在痛恨的同时,这种专制也深深地融进了他的血液里,他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大元,却又建立了另外一个更为专制而封闭的王朝——远远落伍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 …朱元璋一改千年以来重视开放与交流的传统,开始真正的“闭关锁国”。 (查看原文)
Jim Moriarty
1赞
2015-04-21 12:45:24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之乱的终极启示
6月17日,在接到“照会”之后,裕禄立即给慈禧发了第一道奏折——《大沽口炮台紧急情形折》。相信我们还记得,裕禄同志在这道奏折里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他只告诉慈禧:他收到了“杜士兰照会”,大沽口外的联军向罗荣光发最后通牒强索炮台,情形危急!然后他报告了一阵天津的兵力空虚,希望朝廷赶快派兵接应(“并请旨迅饬董福祥等统带所部,星夜来津接应”)。
而至于最关键,也是对慈禧的决策最重要的信息——洋人是否已经开战,炮台还在不在守军的手里?裕禄什么也没说。
裕禄当然不能说。根据租界方面的记录,炮台失陷的消息在17日上午就已经传到了租界(租界联军才因此主动出击),裕禄不可能不知道,即使不知道也应该派个侦察兵了解清楚情况后再迅速续报给慈禧。
但裕禄需要的就是对大沽口的“不知情”,其实如果不是这天杀的洋人将一份什么照会送过来,裕禄倒是宁愿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最好悄无声息地就把大沽口给占了,这样他顶多是个“失察”的责任。而洋人却偏偏将他拖下了水,于是裕禄只好先硬着头皮写了这一封奏折,但给朝廷报告重大事故嘛,不能一上来就讲明白的,一讲明白慈禧就不会紧张了,就会立即怪罪到裕禄头上,裕禄需要的是要将大沽口的情况一点一点地“透露”给慈禧。
接下来,6月18日、19日,裕禄再无写给慈禧的奏折,尽管此时的慈禧在皇宫已经是望眼欲穿。
6月20日,在有充分的时间能够混淆之后,裕禄才给慈禧写了第二封长长的奏折——《接仗获胜折》。他把第一封奏折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这封奏折里一并说了。而这道奏折堪称“名篇”,不仅“保”裕禄绰绰有余,还是可用于官场逃避问责、诉苦表功的示范性教程,皆是欺上瞒下、移花接木、混淆是非之必备读物。请大家来看一下翻译版本。
领导:我不是在6月17日报告了我接到了杜士兰外交照会,大沽口外联军发最后通牒给罗荣光、欲占炮台,我请旨要求朝廷派援军吗(你们为何不派)?我刚报告完,旋又(注意)接到罗荣光也派… (查看原文)
高泰
2014-07-08 12:50:13
—— 引自第1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