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殷商铜铸的江山竟不堪一击,高耸的楼台说倒就倒,周人的胜利来得太快。然而新生的政权,是否又保得住?冷静的周人偷天换日,成为“天之子”,分封各路诸侯,成功“居天下”。周公以礼维序,以德治国,以四大制度稳住天下,从此开启周朝五百年的礼乐盛世。可,周人的天下又因何而乱?又如何进入中华民族的青春期?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第二部《第一帝国》,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五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15卷)。

目录
第一章 生于忧患
胜利者的惊悚
泾渭之间
农村包围城市
新政权面临危机
天命与授权
偷天换日
第二章 定音鼓
西边的太阳升起来
不能重蹈覆辙
以人为本
以德治国
看得见的力量
重新安装系统
第三章 西周大封建
山雨已来
一箭三雕
不仅仅是统战
邦国制度
我们的田野
封建是一种秩序
第四章 天下为家
嫡长子
好大一个家
姬周株式会社
重大失误
君子与小人
算盘未必总如意
第五章 两个基本点
爱国贼
好大一张网
便宜了谁
天字一号乐团
权利与义务
中国情人节
第六章 根本所在
黑名单
斯芬克斯之谜
文化内核
无神的世界
空头支票你要不要
大盘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从这样一整套思想体系出发,周人创立了四大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礼乐。井田是经济制度,封建是政治制度,宗法是社会制度,礼乐是文化制度。井田“顾民生”,封建“从民意”,宗法“敦民俗”,礼乐“安民心”。 (查看原文)

少猪
1赞
2014-06-04 22:14:57

—— 引自第64页

唯一不变的,是变。
夏商周能够轮流坐庄,先后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因为有先进的生产力撑腰:夏有水利技术,商有青铜技术,周有农业技术。
夏尚黑,商尚白,周尚红。
宋虽然定都开封,却有四个京府: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商丘)和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
神授是宗教性的,天授是伦理性的。
礼辨异,乐统同;礼讲多样,乐讲统一;礼维持秩序,乐安定人心。人心安定,秩序就能维持;秩序井然,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稳定,政权就能巩固。
井田是经济制度,封建是政治制度,宗法是社会制度,礼乐是文化制度。井田顾民生,封建从民意,宗法敦民俗,礼乐安民心。
血缘组织为族,地缘组织为邑,行业组织为氏,国家组织为姓。
邦国制度在春秋被破坏,在战国被颠覆,在秦汉被替代。
建国包括三个内容:授土、授民、授爵。授土和授民,表示周王才是全世界土地和人民的唯一产权人和法人;授爵,则表示他是所有邦国的最高统治者或世界性君主。主权和产权都是周王的,诸侯只有财权和治权。
宗庙祭祀列祖列宗,社稷则祭祀土地和谷神。
国君称姓,大夫称氏。
诸侯是天子所封,大夫是诸侯所立。前者叫“封邦建国”,后者叫“封土立家”。封,就是“划分势力范围”;建,就是“厘定君臣关系”。
维系群体,靠的是宗法制度、礼乐教化和血缘关系。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周王的儿子就是王子,诸侯的儿子就是公子,大夫的儿子就是君子。以祖宗为统绪,家庭构成家族,家族构成宗族。宗族从属和依附于大夫构成氏族,大夫是族长。氏族从属和依附于诸侯构成国族,诸侯是族长。国族从属和依附于天子,就构成民族。
如果说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前期是诸侯的时代,春秋中后期是大夫的时代,那么战国就是士的时代。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法家代表谋士。
祭祀用的礼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祭祀时的乐舞,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查看原文)

风影蹁跹
1赞
2019-07-07 16:43:43

—— 引自章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