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不装逼,真的会死
中国这三十年,价值解构是一个基本思潮。在这样一种背景底下,“道义”好像成了一个可疑的词,在满堂的哄笑之中,即使没倒塌,也显得很猥琐。你说“道义”,几乎就会被人在心里替换成“装逼”二字。
有人哂笑——不装逼真的会死吗?
这三十年,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在这个丛林的时代殊死搏杀,视第一桶金的原罪为理所当然。然而,真正做大做强做长做久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如烟云起灭。
不妨问问——它们都是怎么死的?
是的,不装逼,真的会死!
你还真别不信——道义和价值,才是人类最深厚绵长的维系力量。
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
三国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却也是最易被误读的一段历史。就拿蜀汉来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历史的三个特点:
第一,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人花的代价有刘备那么高。在受邀入蜀——这意味着他直接跳过了历来被视为畏途的巴蜀外围险要——的前提下,刘备从建安十七年十月反目袭刘璋,直到建安十九年夏才拿下成都。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夺取巴蜀。
第二,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撑持的时间有蜀汉那么久。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建立政权,到炎兴元年(263年)刘禅投降,蜀汉撑了四十四年。在割据巴蜀的政权中是最长的。
第三,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的收场有蜀汉那么轻而易举。邓艾以区区一旅偏师,前锋还没有抵达成都,刘禅的降表已经迎送到了雒城。
第一点,缘于刘备自陷于道义困境;第二点,缘于诸葛亮的绝地反转;第三点,缘于刘禅的自我解构。
你对这段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有多少盲点和误区,你现实的疆场上就有多少盲点和误区。
从别人的故事里烛见自身,从别人的得失里看清自己的未来,这才是“读史使人明智”。
让我们跟随饶胜文先生的《大汉帝国在巴蜀》回到历史现场。
作者简介:
饶胜文(1969-)
湖北孝感人,1999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读史论史,自溺于一种“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趣味与情怀,留意兴亡大略,潜心治乱兴衰。所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一书曾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
楔子 1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1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20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41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77
第五章 刘备取益州 85
第六章 借荆州的是与非 117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125
第八章 第二次荆州风云 144
第九章 刘备称帝 171
第十章 夷陵之战 187
第十一章 永安托孤 209
第十二章 蜀汉的内外危机 221
第十三章 诸葛亮主政 231
第十四章 联盟的政治问题 239
第十五章 诸葛亮北伐(政治) 259
第十六章 诸葛亮北伐(军事) 278
第十七章 蜀政的衰落 320
第十八章 蜀汉的灭亡 340
余 论 364
后 记 38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复兴一个汉献帝所代表的汉室几乎不可能,复兴一个刘备本人所代表的汉室又不能公开言说,于是,《隆中对》里便只好笼统地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毋宁说,在隆中对策时,诸葛亮搁置了究竟是要复兴一个由谁代表的汉室的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诸葛亮表达出来的这套规划里,最高政治目标是模糊的。
最高政治目标的模糊,必然会影响政治路线的模糊。避开了究竟是要复兴一个由谁代表的汉室的问题,也就避开了刘备与许昌汉廷的政治关系;避开了刘备与许昌汉廷的政治关系,那么,一系列的政治关系一譬如,刘备与曹操、与孙权、与原荆益二州集团的政治关系,以及他们与许昌汉廷的政治关系一便都无从明定。这等于是撇开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框架。撇开了东汉王朝的政治框架,那么,对于如何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相抗衡,如何把握与孙权联盟的政治关系,如何取得荆益二州从而实现“跨有荆益”的阶段性目标,就无从确定一个恰当的政治指导。
于是,我们看到,刘备向诸葛亮提出问题时,他仍立足于东汉王朝既有的政治框架之内,他的表述里,充满了善恶与忠奸的价值评判;而诸葛亮在对策时,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提出主张,都基本上撇开了东汉王朝既有的政治框架,也基本上没有善恶与忠奸的价值评判。 (查看原文)
韧勉
7赞
2023-03-04 16:34:1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建安十三年是历史演进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成于几个当事人在历史中的转身。
经由“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利用汉室残余的政治框架,为自己奠定了大半个天下的基业。现在,他要卸下汉室残余的外壳,破茧而出,缔造新的帝业。定鼎天下的关键,系于荆州。
在江东,从孙策到孙权,从张纮到张昭,匡复汉室的“桓文之业”的路线帮孙氏兄弟奠定了整个江东的基业。现在,由周瑜、鲁肃所酝酿的成就江东帝业的主张,取代了张昭等人秉持的“桓文之业”的路线。周瑜和鲁肃推动江东雄心勃勃地追求一种全新的帝业。冲出江东一隅之局的关键,亦系于荆州。
在曹操和孙权都着手卸下汉室之时。刘备开始高举起复兴汉室的旗帜。他夹在曹操和孙权之间,从二人的碰撞的夹缝中闪身而出。只是,在汉献帝所代表的汉室外壳下,包裹着一个由刘备本人所代表的汉室复兴的雄心。
因此,以赤壁之战为高潮的第一次荆州风云,乃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帝业追求在荆州这个舞台上发生碰撞。赤壁之战后,在荆州即已形成一个具体而微的三足鼎立。三者相互撕扯,大一统帝国的浑圆结果遂告破裂。历史朝着分裂的方向演变。 (查看原文)
汗青堂
4赞
2023-03-16 10:09:08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