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功臣与唐初政治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为唐代建国过程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太原功臣这一群体在唐初的政治际遇,反映了武德时期的政治模式与权力关系。本书以这一群体为切入点,对晋阳起兵至李渊称帝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政治关系与唐初政治结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并对陈寅恪提出的“关陇集团”“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等中古史研究中的理论命题有所回应。此外,有关太原功臣的历史叙事,是唐初修正建国模式、重新塑造开国史的重要文本,本书以此为个案,对唐初政治实践对历史观念与国史编纂的影响也略有分析。

作者简介:

上篇 “关陇集团”与“李武韦杨”之间:太原功臣研究的问题空间
章 从“关陇集团”到“李武韦杨”:陈寅恪对唐代政治史解释的转变
一 “关陇集团”学说的论说方式及其内在不足
二 “婚姻集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解释的新途
三 “发现”《婚姻集团》:重新解释陈寅恪的可能
第二章 回到“陈寅恪范式”的起点:皇权在政治集团论中的意义
一 陈寅恪“政治集团”论下对皇权的思考
二 汪锾对唐初政治史的解释及其启示
三 告别“样本化”:太原功臣研究史反思
中篇 《褒勋臣诏》研究
章 《褒勋臣诏》与太原功臣政治身份之确立
一 《褒勋臣诏》及功臣免死名单文本考实
二 《褒勋臣诏》 之背景
三 免死名单的形成
四 “别恩”褒功与太原功臣政治身份的确立
第二章 “我有尔辈,而无萧曹”:李唐创业史事索隐
一 晋阳起兵的偶然性
二 元从人士之太原本位倾向及李渊之对策
三 霍邑之战后元从人士政治地位之变化
四 义宁之政对武德初政治格局的影响
下篇 唐初政局中的太原功臣
章 武德初年中枢政局下的裴、刘之争
一 “太阳俯同万物”:武德时期的亲贵政治
二 刘文静之政治生涯及其与亲贵政治之关系
三 刘文静案始末
第二章 唐代开国史叙事与太原功臣地位的变迁
一 重写开国史与太原功臣政治身份的再塑造
二 如何重构唐初政治史中的李渊形象
参考文献
赘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当然,李渊应该并非临时起意,在刘文静、殷峤战败除名后方决定赐予功臣免死资格,在武德元年六月组建新的朝廷机构时,他应该就已开始谋划,但因为他一贯多谋寡断的行事风格(此点后文将做详述),迟迟没有将此事付诸实施。刘、殷之事应该令他有所触动,才在二人除名后六日便颂布《褒勋臣诏》,正式宣布将免死特权授予太原功臣,以显示对他们的特殊恩赏。由此,在武德初权力格局基本确定、太原功臣作为唐王朝核心集团之外人土的现实下,有感于刘文静、殷峤战败奔逃后被除名之事,李渊将免死资格作为格外的奖励赐给晋阳起兵前参与谋划的部分元从功臣,而免死特权便也成了这个群体区别于开国之初其他臣僚、功臣的标志。 (查看原文)

寒鲲
1 回复
3赞
2020-12-02 00:30:44

—— 引自章节:章 《褒勋臣诏》与太原功臣政治身份之确立

来自政治中枢的武装反隋者往往无法控制中枢权力作为自己夺取天下的资本,只能选择地域色彩较重的基层势力与己合作,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基层势力也很难被反隋领袖驾,故割据常见而帝王之业难成,唯有能克服割据性者方能终结乱世。当然,李渊是幸运的,他并未像杨玄感和李密那般以倾覆收场,不过起兵后遭遇的危机,使他意识到元从功臣只是暂时的政治盟友,而不能作为可与李氏同富贵的支柱力量。这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太原功臣政治身份的认定,并推而广之,对其他元从功臣进行重新甄别。 (查看原文)

寒鲲
2赞
2020-12-02 04:12:49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我有尔辈,而无萧曹”:李唐创业史事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