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翻开无字地书,解读早期中国

考古队长亲历记,讲述考古工作的迷人与艰辛

(“中国”二字由何而来?最早的中国诞生于何处?华夏第一王都在哪里?二里头遗址和文献中记载的夏朝是何关系?考古队长许宏的二里头遗址发掘亲历记,讲述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分享考古的乐趣和艰辛,解读三千多年前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诞生的故事,一览中国早期文明的恢弘壮阔及其辐射和影响)

【编辑推荐】

“二里头”本来是中原腹地一起不起眼儿的小村庄的名字,随着上世纪50年代徐旭生探寻“夏墟”进入了学界和大众的视野,经过三代考古人的接力式发掘研究,成果斐然,现有“华夏第一王都”“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最早的中国”之称。而她所涉及的“夏商之争”等问题,近年来更是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二里头。

本书是许宏的公众考古成名之作,全方位解读了最早的中国诞生的故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作者担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十年,是该遗址重要发现的指导者、见证人。本书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讲故事,介绍考古发现的同时兼顾背后辛勤付出的考古人,可说是一部极其富有人文情怀的科普作品。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考古专业名词,文字亲和易懂,读者可轻松阅读,在对考古发现惊叹之余对考古工作也将产生一份尊敬。

【内容简介】

《最早的中国》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最大的中心性城市,她有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青铜器和绿松石器作坊等。她让我们看到在史书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满天星斗”中最亮眼的那颗星,不仅采同时代其他文化之长处,还将自己的文明强势推广,体现了距今国家文明和天下观念,堪称“最早的中国”。

作者简介: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19年担任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从事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他是公众考古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多年来进行考古学普及型知识读物的写作,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包括《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等。

原文摘录:

读世界文明史,常常会感觉良渚文明与埃及文明何其相似:单一的经济,基本封闭的地理环境,极少的对外交往,内部封闭而高度发达的祭祀政治。有学者认为,埃及文明的悲剧就在于它的纯洁性,正是这种纯洁性使得埃及文明很早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正是因为缺乏“文化杂交”,它很早就成为了文化进化道路上的“木乃伊”。从这一点上看,二里头文明则颇像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文明,接受四方冲击的洗礼,在血与火中“涅槃”升华;同时也得四方之赐,东西南北文化因素的融合,成就其高度的发展和政治(处理共同体内外人与人间的关系)的成熟。只有具备了这种“杂交”之利,经历冲突、磨合和阵痛,才容易达致文明的高度。 (查看原文)

窗边的风干肉
3赞
2024-04-15 05:25:49

…… 在我们钻探的过程中,有老乡告知他家的地里小麦长得不好。根据田野考古的常识,这最有可能是因为地下有质地致密的夯土建筑基址,导致土壤结构异常所致。…… (查看原文)

窗边的风干肉
3赞
2024-04-15 05: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