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霸业的兴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对中国历史上各大王朝形成、兴旺、僵化、消亡这一代谢过程的分析。

书中分为“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帝国兴衰”三篇。

不同于以往通史图书将历史归纳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许倬云先生更重视考察每一个朝代社会机构的构成方式、运行效率、基层反馈等,从更加新颖的“生态系统”角度理解各大朝代的兴衰往复。

对比中国历代王朝的运行方式,作者还简要讨论了西方罗马帝国为首的大帝国政治组织形式,在对比中更能彰显双方的差别和优劣之处。

·历史巨擘许倬云先生经典之作

·耳目一新的中国王朝更迭论

·东方西方文明最终去向的更优解

非博览硕学之士,不能下大断语。在许先生这种大历史著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种“截断众流”的大判断。

——学者 葛兆光

这位世纪老人的警世恒言,处处散发着思想的辉光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学者 许宏

许先生是个大学问家,他的思想和他对中国文化的分析,对小波有深刻影响。当年小波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也是出于许先生的推荐。

——李银河(学者)

许先生是有大智慧的学者,他本人就是一本让人读不够、读不完的书。

——经济学家、学者 张维迎

对我而言,许倬云先生是通向一个一个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很少有人如他,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文化与时空。他的深厚与天真,皆令人动容。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编辑推荐

历史大家许倬云,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中国王朝更迭,以生生态系统为视野探寻人类文明出路。

作者简介:

许倬云

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

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代表著作有《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西文明的对照》《台湾四百年》《大国霸业的兴废》《文明变局的关口》《万古江河》等。

自序
上篇 古代中国
第一章 王朝的盛衰周期
第二章 秦汉帝国的扩张与崩溃
第三章 征服王朝与胡汉双轨制
第四章 无效率的宋代
第五章 辽金元:没有管理体系的征服王朝
第六章 明清:最专制的中枢神经
中篇 近代中国
第七章 革命前的中国
第八章 边缘人的辛亥革命
第九章 从革命到北伐:中国向何处去
第十章 黄金十年,流泪十年
第十一章 八年抗战,为国格而战
下篇 帝国兴衰
第十二章 罗马帝国为什么崩溃
第十三章 帝国的精神理念
第十四章 帝国的制度系统
第十五章 罗马帝国与西班牙、英国之比较
第十六章 今日美国与中国该往何处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边缘和核心的关系只有远近,没有敌我。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还是有不属于它管辖的邻居,尤其是北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很少被纳入中原的管辖体系,更常见他们向中原挑战,侵入、征服甚至统治了中原。历史上的匈奴、辽、金、元以及清朝都是较为显著的例证。 (查看原文)

寒鲲
2赞
2021-10-27 00:36:16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秦汉帝国的扩张与崩溃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宋代整体讲起来,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

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土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样的风气。

宋代的士大夫都出自民间,可是,政府的决策却不一定反映民间的实际情形。因此,前面我们曾经讲过的政治体制的神经中枢和回馈系统的问题,在宋代一样存在。只是问题的所在,不是回馈和交流的断裂,而是在多种回馈之间神经中枢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查看原文)

寒鲲
1 回复
1赞
2021-10-27 01:16:56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无效率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