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超级教授”黄宗智新作!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以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机制为基础,挑战西方模式的霸权,展现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大学问出品
摆脱西方唯我独尊的话语体系,建构中国传统土地上的现代发展新愿想。
【内容简介】
所谓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它的表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皇权不下县”的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域”治理体系等。在本书中,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以来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揭示了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大一统的儒法合一的政治体制、正式与半正式共存的形态才是中国的真实,反思了西方理论的局限和幻想的偏差,其研究展现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历史逻辑。
【本书亮点】
1.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06号图书,丛书主编“超级教授”黄宗智本人的专著。
2. “小农”是黄宗智教授的看家领域,本书在展现作者深厚的农业研究功底的同时,也涉及经济和法律方面,深入讨论了历史传统影响深远的农村治理中的现代问题。
3.黄宗智教授是将“involution”引入中国并翻译为“内卷”的第一人,他倡导的“二元合一”的研究理念是对非黑即白的对立思想的驳斥,致力于呈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正规与非正规、传统与现代二元合一的中国。
4. 在差异化对立日渐显著的今天,中国道路何去何从?西方理论究竟是砒霜还是蜜糖?在根植儒家传统的土地上如何开出现代之花?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5. 封面别具匠心,选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历史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回顾与展望的共生共存。
【编辑推荐】
黄宗智教授在中国农村史、经济和法律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其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两面;他本人生长于美国,师从萧公权,却曾跟随爱新觉罗氏后裔刘毓学习四书五经;他的父亲是庚子赔款留美儿童之一,哥大经济学博士,母亲则是传统乡绅耕读世家的闺秀。他本人一直在中西的分裂中成长并做学问,对“二元对立”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后,他开始倡导“二元合一”的研究理念,这也正是本书题目中所体现的。
本书回顾了在儒家意识形态影响深远的古代农村治理中,由“乡约”和里长甲长等非正式人员来治理细事的历史传统,正是在这种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县乡)实际治理的二元互动中形成了“第三领域”的半正式治理制度,这与很多西方理论研究中国运用的韦伯“科层制”是对应不上的。可以说,这种“皇权不下县”而依托于民间调解的治理传统才是真实,西方的依托既定理论和带有感情色彩的研究都带有幻想的偏差。
黄宗智老师所强调的“二元合一”除了上述的研究对象的二元合一,还包括研究方法的二元合一。如他本人所说:“我们要认识到现代西方自身的两面实际,它既包含崇高的理念也包含丑恶的帝国主义,既有深刻洞见也有虚伪的建构。”他的“二元合一”研究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全盘接受西方也不全盘吹捧中方,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间自由穿梭,选取的是真正适合于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
作者简介: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导 论
第一章 我们的问题意识: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
第二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第三章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第四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 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第六章 国家•社会•市场:关于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
第七章 新综合性视野与远瞻性愿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
第八章 探寻没有金融股市霸权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兼及振兴中国乡村问题
第九章 中国乡村振兴: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第十章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代后记 再论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新自由主义经济霸权话语所坚持的论点,即唯有私有公司才可能促进经济发展,其实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了一个伪命题。真正关键的问题不是国有企业应否扮演重要角色,更不是它们应否存在,而是它们的利润的用途和目的为何。迄今为止,其很大比例的利润被资本家、官员和国家机器本身所吞噬,而不是被用于全社会和公共利益,因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试图争论社会不公的现实并不存在,借助的是抽象的所谓“刘易斯拐点”模式,试图论证中国已经进入那样的拐点,其劳动力市场已经整合于城市的“中产阶级”。同时,也借助美国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模式,争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像美国那样占到总人口的大多数。但实际是,总从业人员和人口的85%仍然在非正规经济中工作和生活,被迫接受低等的报酬,超常的工作时间,没有或少有国家劳动法规的保护,没有或只有不完善的医疗、退休等福利,以及没有在城市学校受教育的权利。只要如此的社会现实依然存在,中国的经济就不可能具有可靠的内需依据。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2-04-26 18:08:5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
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国家与社会权力过度悬殊的话,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历史性错误——如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抉择那样。如今中国正在摸索的方向是,怎样更好地结合国家与社会一市场。两者的二元合一无疑是国家能力和发展的关键,怎样将其做到最好乃是未来的关键问题。笔者初步倡议的是,逐步走向两者间更加对等的权力关系,让社会积极参与成为重大公共决策中的最主要的测验,让高度发达的社会力量来抑制当权者决策中所可能犯的错误。中国如果真能做到重大公共政策必须获得社会的积极和持续 参与、结合由上而下的领导和由下而上的参与,那才是能够发挥最大能量的国家与社会一市场间的关系的政治经济体系和道路。更多、更大的民众参与应该能够起到防御或缓解长期以来的官僚主义体制性问题的作用。如此的治理当然会更高度渗透社会基层,但其性质会与现代西方国家高度渗透基层的科层制权力的模式迥然不同。它的国力将源自政党一国家和社会间更紧密的互补互动和携手合一,不简单是垂直条条型的韦伯科层制或新自由主义所建构的放任国家,而更多会是第三领域型的组织。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4 回复
1赞
2022-04-26 22:15:47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国家•社会•市场:关于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