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有悠久的“良史”传统,有成熟的修史制度,中国史学可谓发达和厚重;即使这样,历史在中国也不能接近避免含混和疑难。一些貌似耳熟能详的 “已知”历史,有的还属热门,声名赫赫以至妇孺皆知,然而一旦深予案究,却意外地发现:有的余音未绝,有的疑点丛丛,有的聚讼不休,有的根本是悬案。 本书涉及的六案分别是:焚书坑儒与挟书律,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失踪、下西洋、王安石变法、盐铁会议、《老子》作者及书。作者李洁非展开各案细节,搜其纷纭,呈其歧杂,从文献角度还原其复杂性,并进一步做出了新的发现。
作者简介:
李洁非 学者,作家。1960年生于安徽合肥。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新华社《瞭望》编辑部工作。1985年调《文艺研究》编辑部。1987年调入文学研究所,先后在新学科研究室、当代文学研究室工作。历任当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文学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等职。代表作《解读延安》、“典型三部曲”、“李洁非明史书系”、《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文学史微观察》《天国之痒》等。荣获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和第七、八、九届科研成果奖等。
正编
焚书坑儒与挟书律
失踪的皇帝
下西洋
王安石变法
盐铁会议
《老子》辨
附编
关于赵匡胤
南唐悲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读史益智,很多人知道这句话。但对读史者来说,只读不辨往往是个隐患。历史必有真相,对历史真相的存在我们不应怀疑;然而,历史话语盖如顾颉刚先生所言“层累地造成”,经漫漫时空穿云渡水而来,且不说需要提防刻意造假,即便没有造假,信息传递间不知不觉发生的畸变,也在所难免,所谓“耳食”,所谓“一犬吠声,百犬吠形”,从来难以根除。因此,只读不辨极可能落入“为史所误”的陷阱而不自知。对这一点,人数众多的业余历史爱好者一般较少意识,于史述史论容易一味信任,凡书中读而见之即作为可靠知识加以接收,殊不知即便权威作者、权成著作,亦未必无杂质不犯错。 (查看原文)
祭酒
2021-10-04 20:48:55
—— 引自第46页
焚书令具体内容计七项:一、史书方面,除秦官方所撰史无论周史、列国史或古史旧藏,一律烧掉。二、史书之外,《诗》《书》和百家语这三类书,惟限任职博士官之人藏有,否则,须皆交出于地方长官烧之。三、任何人,敢聚议或私下谈说《诗》《书》,将处死并陈尸示众。四、若有以古非今言论,灭族;凡公家人知情而隐匿不举,亦予灭族。五、焚书令设三十天缓限期,逾期有书未烧,先领黥面之刑,继充“城旦”(一种四年筑城苦役)。六、医药、神仙及种植类书籍,不在“焚书”之列。七、凡学习政治与法律,只能以公家人为师。 (查看原文)
祭酒
2021-10-04 21:02:28
—— 引自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