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州到钱塘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宋史专家虞云国教授的最新力作,分为大势追踪、人物留真、文化掠影、朝代纵论四辑。著者大笔勾勒两宋大势,生动摹写人物影像,深入解读文化现象,高屋建瓴地纵论通贯宋代的大论题,带领读者走近两宋兴亡盛衰的历史现场,堪称《细说宋朝》之后又一部雅俗共赏之作。

作者简介: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从陈桥到厓山》《书砦梁山泊》《三声楼读记》《水浒寻宋》《宫花寂寞红》《立雪散记》等。

自序
大势追踪
也说“更无一个是男儿”
再说宋真宗及其时代
一千年前的中国
天书闹剧中的抗争与喑默
再说王安石变法——读《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从王安石的“非常相权”说开去
海上之盟作为金宋关系起点的再审察
宋高宗的绍兴体制与南宋的转向内在——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
为什么关注南宋光宁时代
绍熙内禅前的时局与谣言
大逆转——从新政到党禁
说说韩侂胄的“有以国毙”
政变老手史弥远
五十年拒不昭雪的晚宋冤案
《登西台恸哭记》的史事与笔意
人物留真
宋代皇帝的那些吉兆
闲话两宋太上皇
宋仁宗的仁恕与雅量
明道废后前后的吕夷简
狄青的传奇与命运
从蔡京一首佚诗谈起
王十朋的初心与底气
千古伤心钗头凤
朱熹梦断帝王师
小人物折射大时局——读《孙应时的学宦生涯》
文天祥《哭妻文》的前前后后
文天祥的妻子儿女
三千年间,人不两见——王炎午两祭文天祥
文化掠影
中国古代学运的极盛时代——读《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
“这回好个风流婿”——科举社会的实物图证
也说“读书种子”
给《梦溪笔谈》的评价泼点冷水
《清平乐》中的大宋风情——答《南都文化》与《楚天都市报》
一个考生的汴京一日
从《严先生祠堂记》说宋儒气象
鹅湖三叠
吃菜事魔及其他
《便桥图》里的华夷变奏
有唐在前,宋代如何促成了文化的别开生面
朝代纵论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宋朝
祖宗家法:在因革两难之间——读《祖宗之法》
宋代士大夫与政治生态——答《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漫谈宋代监察制度——答《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宋代的流言与管控——读《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以流言为中心的考察》
当病夫坐上龙庭——读《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
帝都,气象不只是气象——读《北宋开封气象编年史》
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宋朝能为“中国模式”背书吗——评《超越利益集团》
附录
我的《水浒》寻宋之旅
对谈南宋史(黄宽重、虞云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宫廷政变,从动机到手段都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即便政变成功,也很少有大肆张扬的主儿,故而内幕往往隐秘。这就越发吊起后人的胃口。后人之中,一种是政治家,例如林彪,据说当年就对政变经特有兴趣,虽然最后还是玩完,那只是他火候还不到家。不过,以政变手段上台的政治家,一般都出在专制集权国家;还没听说过美国立国二百多年来有靠政变上台的总统,这里的制度原因大可推求。 (查看原文)

算来一梦浮生
2赞
2021-08-22 21:24:46

—— 引自章节:政变老手史弥远

在政治环境逆转、言论生态恶化的情况下,宋代书院的存在意义不可小觑。书院是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的私学系统,没有必要向官方的价值系统投降缴械,这就为思想学问的自由讨论保留了一方净土。尤其是南宋转向以后,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作为政治上的反对派,就是通过书院这个阵地,来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与价值理念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以理学为主体的宋学,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与弘扬。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也会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和斗争,比如庆元党禁时,当政者运用国家权力把理学定为伪学。但当时的国家权力也还没有采取禁毁书院的极端措施,还是给他们保留了一定的学术空间。 (查看原文)

算来一梦浮生
1赞
2021-09-25 20:32:22

—— 引自章节:宋代士大夫与政治生态——答《东方早报·上海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