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黄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全书分五章,讲述了汉书的成立及其本原、成功的天子与失意的皇帝、霸王道的治理实践、侠客与儒生的世界、汉代农民的生活与社会。第一章,讲历史叙述的本原,探讨当时的人对于历史事实的认识。历史事实是唯一的,也是客观;历史叙述则是主观的、复数的。第二章,讲皇帝,力图通过历史文献和历史叙述,将神秘的天子拉下神坛,还原为普通的人,进而探讨皇帝的“人性”。第三章,主要讲汉代的官僚,特别分析了循吏与酷吏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体现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现实,进而讨论了汉代“霸王道杂之”的政治策略和意识。第四章,讲侠士与儒生,“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仁与义均能在儒生与侠士身上看到,而一文一武作为某种势力恰恰是皇权需要消灭或者驯化的。第五章,讲普通百姓,“编户齐民”,他们不仅仅是簿册上的数字符号,更是活生生的人。有了人,才有国家,而不是相反。历代史书上基本见不到普通百姓的存在,本书仍然努力爬梳史料,力图描摹“民”的面貌。全书提供了我们理解历史,特别是“阅读”当下的一种框架或模式——供给读者一种认识自身、认识所处社会时代的可能。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汉书》若干篇章的细致解读,分析《汉书》所叙述之历史过程与历史认识的根源,揭示记忆、回忆、追忆及谎言在历史叙述与认识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与局限;展现皇帝、官僚、侠士与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与生活,阐明历史过程中人、社会与国家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现代人的思想与智慧,洞察历史真相,认识人类历史进程及其特征,阐发历史叙述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凭借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及推理,辅以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动人心弦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图景诸多精彩断面,其中不时穿插深邃的洞察力与精辟的学术分析。这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简介: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现为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汉书》的成立:历史叙述的本原
一 刘邦的早年故事:“天命”与“民心”的制造
(一)刘媪梦神而孕高祖
(二)刘邦醉卧酒家与王媪、武负折券弃债
(三)“大丈夫当如此”
(四)空手赴宴,娶得美人归
(五)“赤帝子斩白帝子”
二 “北方有佳人”:传闻、想象与重构
(一)“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二)“一见”
(三)武帝的思念
三 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
(一)记忆
(二)回忆
(三)追忆
(四)谎言
(五)历史叙述的“真实”
帝王之道:成功的天子与失意的皇帝
一 “天人三策”:武帝的问题和董仲舒的回答
(一)第一策
(二)第二策
(三)第三策
(四)天子与儒生
二 轮台诏:帝王的忏悔
(一)武帝的追悔
(二)轮台诏文本复原
(三)“晚而改过”
三 王莽的天子梦
(一)入梦
(二)梦酣
(三)惊梦
四 皇帝与天子
(一)“选”皇帝
(二)“受命之王”与“继体之君”
酷吏与循吏:霸王道的治理实践
一 “三尺法”与“人主意指”
(一)少年张汤的故事
(二)刀笔吏
(三)文法深刻
(四)“人主意指”与“三尺法”
(五)酷吏的人格
二 奉法循理与宽仁待民
(一)奉法循理
(二)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三)宽仁待民
三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一)循吏与酷吏的交锋
(二)能吏
(三)“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的“本事”
(四)释“霸道”
义气仁心:侠客与儒生的世界
一 从“风尘三侠”和“柳毅传书”说起
(一)“风尘三侠”的故事
(二)柳毅与龙女
(三)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二 救人于阨,振人不赡
(一)“侠以武犯禁”
(二)公侯之门,仁义焉存
(三)布衣之侠
(四)闾巷豪侠
(五)“游侠”解
三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一)留意于仁义之际
(二)游文于六经之中
(三)儒家之说,“于道最为高”
编户齐民:汉代农民的生活与社会
一 编户齐民:王朝国家统治下普通百姓的身份
(一)“编户齐民”释义
(二)户籍制度的形成
(三)汉代的户籍
二 五口之家及其生计和负担
(一)五口之家
(二)五口之家与百亩之田
(三)丁男被甲,丁女转输
三 《先令券书》与《中服共侍约》
(一)《先令券书》
(二)《中服共侍约》
四 静谧而安宁的乡村
(一)静谧的乡村
(二)乡村秩序的法则及其基础
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20多年前,我在湖北京山县永兴镇做乡计员,曾参加过催征税费的“执法”行动(还有计划生育):夜里开着拖拉机,拖了一帮人,快进村口时熄了火,静悄悄地进村,突然砸门,或者直接翻墙入室,以捕获未交税费的人;没钱牵牛,扒粮,拿农具;都没有?跟我们走吧,拿钱来赎人!这幅场景,不就是《石壕吏》吗? (查看原文)

古籍萌主
1 回复
5赞
2015-07-19 21:05:31

—— 引自第374页

官僚”这个词,在今天,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我们都痛恨“官僚”、“官僚主义”与“官僚政治”,但又不能不与“官僚”打交道。实际上,我们在痛恨“官僚”与“官僚主义”的同时,多少是有些羡慕的,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努力成为“官僚”,并且尽可能摆足“官僚”的“谱”或“派头”,演绎出新版的“官僚主义”。这,或者就是“官僚政治”的社会基础吧。
我们知道,“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下的各级官僚,只对君主负责或下级只层层对其上级负责,而无须对人民、国家或社会负责。所以,官僚政治的根本特征是“人治”,是依靠“官僚”本身的素质、品德、才能以及官僚与官僚之间以效忠或控制为核心的关系而得以展开、实施的。在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下,政治的清明与否、治理的有效与否,全系于官僚与官僚集团身上,甚至国家安危、社会治乱、人民荣枯,都要视专制帝王及官僚们的忠奸、智愚、宽仁或是残暴而定,人民对之无可奈何,只有承受雨露恩泽或雷霆暴虐的份儿。
正因为此,明君、清官、循吏,就成为老百姓朝思暮想的美梦,而昏君、贪官、酷吏,则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噩梦。不幸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老百姓来说,美梦成真的时候一直不是很多,噩梦却往往连连不绝。在专制主义官僚政治之下,贪官污吏(贪官必暴,所以贪官也多是酷吏)层出不穷,清官廉吏(清官多仁,所以清官一般也是爱民的好官)却寥如晨星。何以会如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查看原文)

老了的老豹子
2赞
2021-06-01 10:22:34

—— 引自章节:酷吏与循吏:霸王道的治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