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历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稿系张世英先生晚年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一书启发,试图从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渊流中寻找“自我”的觉醒历程,兼论“中华思想文化史中的四境界”,并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史是“个体性自我”长期被湮没于社会群体,从而为争取独立自由而不断觉醒之过程,而中华文化未来之崛起于世界,亦有待于“个体性自我”的进一步解放。

作者简介:

自序
引论
第一篇 光辉灿烂的童年
第一章 无我的“仁”德之梦
第二章 “求知境界”之晚出
第三章 无我之美
第四章 怀瑾握玉、特立独行的伟大诗人———屈原的崇高境界
第二篇 思想的一元化
第一章 思想一元化初期“个体性自我”的闪光———贾谊卓尔不群的品格
第二章 孔子思想的变调———思想一元化之始创者董仲舒
第三章 处百家罢黜之世仍能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谤书”———《史记》
第四章 敢于“问孔刺孟”的“异端”———王充
第五章 科学求实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结合的典范———张衡的自由精神
第六章 艺术中自我意识的闪现
第三篇 中华思想文化史上自我的朦胧觉醒
第一章 自我朦胧觉醒的哲学基础———玄学
第二章 道教“求知境界”中的自我觉醒
第三章 玄学影响下“审美境界”中的自我觉醒
第四章 陶渊明不“自以心为形役”的崇高品格
第四篇 自我觉醒历程中的另一番景象——佛教思想的输入
第一章 谈玄与成佛
第二章 佛教的中国化
第三章 柳宗元、刘禹锡对佛教思想局限性的弥补和韩愈的一味排佛
第四章 佛道审美意识中的自我觉醒
第五篇 从“天理”到“人欲”,从“理学”到“实学”
第一章 “万物一体”之“仁”与名教纲常的矛盾
第二章 “仁”德中的自主与至公
第三章 人欲、功用、求知之公开倡导
第四章 不自由毋宁死的“真人”———李贽
第五章 从“文以载道”到“以美入情”
第六章 西学的输入为中华文化首创自我觉醒的新篇章
第七章 早期启蒙思想和“实学”的发展———朴学
第六篇 西方的“船坚炮利”对“东方睡狮”的震撼——西学的第二次输入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吸收了西方“主体性”思想的新鲜血液
第二章 第二次西学输入对审美意识和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
第三章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东方睡狮”如梦初醒
余论
附录
中国现代哲学的缩影———北大哲学系百年
个体性自我显现的历程:中国与西方
中华精神现象学的自我维度———访著名哲学家张世英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觉醒和个性解放有双重含义:一是人的自我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群体的湮没中获得独立和解放;一是自我从自然整体的湮没中获得独立和解放,从而促进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其具体内涵是主客二分,强调自我的主体性一一独立性,强调主体对客体、自然的制用,此种“主体性哲学”就是文艺复兴以后人的自我觉醒和个性解放双重含义的哲学表达。近代审美思想中的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一重客体,一重主体,但二者皆同为“主体性哲学”“主客二分”思想的体现。 (查看原文)

心地
2021-02-23 14:46:39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玄学影响下“审美境界”中的自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