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是新制度经济学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02岁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科斯讲述的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独特故事。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改革伊始,中国领导人痛定思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守社会主义立场的同时,官方和民间改革并举,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向世人揭示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它展现给读者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曲折险途和波澜历程。作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众多文献,根据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观察和对市场经济的长期理论思考,直笔而书,成就中国改革一家之言。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跟踪观察和研究,从毛泽东时代谈起,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的国度,成功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的全球经济重镇,以及这个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和波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的创始人,科斯教授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大师之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国内众多的顶尖学者也深受其影响,诸如张五常、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盛洪、向松祚等,从而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2008年,科斯遍邀全球著名经济学家如蒙代尔、诺斯、福格尔,以及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等,组织了“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张五常著名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即根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论文整理而成。

可以说,《变革中国》是经济版的《论中国》,文字通俗,可读性极佳。相比于国内作者,科斯教授的立场更独立,叙述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相比于国外的其他经济学家,科斯教授长期以来跟踪研究中国经济,他的叙述更全面更深刻。

作者简介: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 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

科斯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易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他推崇经验研究,批判经济学因脱离现实而踟蹰不前。科斯经济学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经济学家,包括张五常、周其仁、盛洪等众多知名经济学家。

科斯酷爱历史,孩提时代因为读到《马可·波罗游记》而醉心中国。科斯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两次慷慨出资,主办学术会议,为中国经济把脉。

王 宁

湖北江陵人,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赴美求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自1998年起担任科斯助手,现执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兼任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


第一章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第二章 中国在转折年代
第三章 中国市场体制改革起源
第四章 笼中之鸟: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改革
第五章 走出传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第六章 从单一市场经济到多元市场经济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总的来说,制度变迁受思想和利益的双重影响。逐利当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但制度如何变迁却很大程度上由思想左右。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利益冲突与思想冲撞,改革往往会因此受阻。在经济学里,解决利益冲突的途径是产权与市场竞争,这些议题长久以来就是经济学界的主要研究问题。相比而言,思想冲撞在经济学里并没有受到什么关注。在制度分析时,即使当学者注意到思想与意识形态的作用时,他们往往被视为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规范、习俗及价值观等。既不正式,又不具备强制力量,非正式制度左右人类行为的影响力经常被轻视,人们往往认为它不像正式制度那样强大或直接。然而,这种误读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讨论制度时所使用的观念和有关理论上的偏见,而非制度的实际情况。

泛泛而言,制度有着两种相互关联却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并非天然的,而是人造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生存和长治久安依赖于这些制度。许多制度因人类活动而生,但并非人类有心设计而成;有些是人们有意为之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后果,这些意料之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当初期望的目的。制度运作的一个主要方式便是将单独个人组成为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公司、政治团体以及国家。这些社会组织一旦成立,会有其他规章制度来规范与协调它们的活动,以达到最初设立的目标。正因为制度在现代社会中无所不在,复杂的制度如何影响经济与社会的运作和发展自然吸引了众多学派的关注。

其次,因为制度深深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创立与运作,以及社会中界限的划分与强化,制度逐渐有了额外的功能。在这第二种功能中,制度更多的是我们向他人传递的一种信号,告诉他人我们是谁,我们的价值观如何,而不再主要是为我们的利益服务的一种工具。当我们认同一种制度是,我们并不再把制度作为实用工具来管理我们的社会生活或者追逐利益,而是将其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当我们最初制定或选择某个制度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是它的实用功能;此后… (查看原文)

Writing Cities
2赞
2013-04-23 12:30:41

—— 引自第133页

四大边缘力量——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和经济特区——成为8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先锋力量。政府能够容忍从草根阶级发起的经济试验,正是因为这些试验是在社会主义紧急的边缘地带进行的,政府认为其很难对社会主义政权产生直接的政治影响。由于这些边缘力量被政府视为经济中的次要部分,只要不威胁社会主义的存在,这些边缘化的革命就能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一旦农民和城市中的无业居民拥有了发展私营经济的自由,他们会迅速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比国营企业更加高效,让信奉实用主义的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这些试验对社会主义更加有利,而不会造成危害。当这种非正统的实践被官方所认可时,他们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僵化的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影响,拓宽了政治思想的疆域。 (查看原文)

Henrietta
1赞
2013-04-26 23:31:36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