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胡适历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封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本书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业面貌。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历任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2001年,自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荣退。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
一 留学时期(1910——1917)
二“新文化运动”初期(1917——1926)
三 “大革命”时期(1926——1930)
四 侵略阴影下的新北大(1931——1937)
五 出使美国(1937——1946)
六 内战时期(1946——1962)
七 落日余晖(1910——1917)
后记
谈学谈诗二十年
——序《胡适杨联往来书札》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前言
一 胡适的出及其思想史的背景
二 思想革命的始点
三 长期的精神准备
四 思想革命的两个领域
五 胡适思想的形成
六 方法论的观点
七 实验主义的思想性格
八 胡适思想的内在限制
《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
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征引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转引1915.7.22胡适日记)……吾国之学子有几人能道李、杜之诗,左、迁之史,韩、柳、欧、苏之文乎?可耻也。(P176)
胡适谈中国禅学的方法,曾举下面一个极有意义的故事:
//
例如洞山和尚敬重云崖……于是有人问洞山:“你肯先师也无?”意思是说你赞成云崖的话吗?洞山说:“半肯半不肯。”又问:”为何不全肯?“洞山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

文下注释:
尼采也说:”一个始终听话的学生是最对不起老师的。“……这比五四人物(包括胡适在内)常爱引的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更为激进,但并未超过禅宗的境界。 (查看原文)

追随我心1802
2赞
2012-12-10 12:38:51

—— 引自第176页

(前略)章学诚所谓”宋儒有朱、陆,千古不可何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恐怕要算是最有哲学智慧的历史论断之一了;它不但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西方。但是异同虽不能相合,却未必完全不能相通。至少我看不出,在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实际研究过程中,科学方法和解释学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同时并用。 (查看原文)

追随我心1802
2赞
2012-12-10 12:38:51

—— 引自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