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一项社会组织管理形式。该制度起源于明末女真的氏族组织,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建成八旗(即后来的八旗满洲),承担政治、军事、生产三种职能。随着后金(清)势力扩大,到皇太极时期,增设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对应着满洲旗人、蒙古旗人和汉军旗人,三种旗人在清代构成了旗人社会。本书是关于清代汉军旗人的研究。清代汉军旗人既不是满洲旗人,也不是汉人和包衣汉人,而是具有一定独特性的群体。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蒙古旗人关系密切,在民族融合趋势下,三者的相同点增多,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国家认同渐趋增强。
作者简介:
绪论1
第一章纷争与杂糅: 明末清初东北民族格局新变化19
第一节明末女真统一与崛起19
第二节女真 “ 得蒙古人”32
第三节女真吸纳汉人46
第二章和而不同: 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的融合79
第一节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同而有别的政治地位79
第二节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同而有别的经济利益99
第三节汉军旗人与满洲旗人的文化交融109
第三章源同一体: 汉军旗人与汉人的融合134
第一节“ 入旗” 与 “ 出旗” 之间134
第二节汉军旗人与汉人 “ 一体任用”154
第三节汉军旗人与汉人经济待遇关系163
第四节汉军旗人与汉人文化交融170
第四章内外难分: 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的融合186
第一节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同为汉人出身186
第二节汉军旗人与包衣汉人的交融195
第三节文献记载的混同214
第五章交流交往交融下的清代汉军旗人国家认同222
第一节接续治统: 清初 “ 大明骨, 大清肉” 的双重认同223
第二节康雍乾时期汉军旗人的清朝国家认同强化234
第三节嘉庆至清末汉军旗人国家认同的变化268
结语285
参考文献28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